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高梁SBX的再生与能值特性研究
【6h】

新型高梁SBX的再生与能值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立题依据

1.1 SBX的研究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文献综述

2.1 高粱再生栽培的研究现状

2.1.1 具有再生丰产潜力的高粱品种

2.1.2 影响高粱再生季高产优质的因素

2.2 饲用高梁的研究

2.2.1 饲用高粱的分类及特点

2.2.2 饲用高粱在国内外的生产及研究现状

2.2.3 饲用高粱品质性状的研究

2.3 能源植物和植物热值的研究现状

2.3.1 能源植物的研究现状

2.3.2 植物热值的研究现状

2.4 小结

3.实验设计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田间试验设计

3.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3.1 农艺性状

3.3.2 干物质测定

3.3.3 产量测定

3.3.4 总糖的测定

3.3.5 N和蛋白质的测定

3.3.6 脂肪的测定

3.3.7 热值的测定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 前季栽培措施对SBX再生季生物产量和热值的影响

4.1.1 前季栽培措施对SBX再生季生物产量的影响

4.1.2 前季栽培措施对SBX再生季全株热值的影响

4.2 再生季栽培措施对SBX再生特性和热值的研究

4.2.1 再生季栽培措施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4.2.2 再生季栽培措施对生物产量的影响

4.2.3 再生季栽培措施对饲草品质的影响

4.2.4 再生季栽培措施对热值的影响

5.讨论与结论

5.1 生物产量

5.2 农艺性状

5.2.1 再生能力

5.2.2 株高和叶片数

5.2.3 穗数

5.2.4 鲜重和干重

5.3 饲草品质

5.4 能值特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新型高粱SBX为供试材料,采用二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和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研究了前季栽培措施(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对SBX的生物产量、热值和再生季栽培措施(不同留桩高度、氮肥用量和留苗数)对SBX的性状特征、生物产量、品质和热值的影响。其结果主要如下: 1.前季栽培技术密度和氮肥对再生季生物产量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总体趋势是: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个峰值后出现随着密度增加,产量下降的趋势;氮肥方面,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方案寻优,获得生物产量在18012.97kg/h㎡以上产量的最佳实施方案为:种植密度33.885~38.958万株/h㎡,施氮量:283.95kg/h㎡~324.375kg/h㎡。 2.前季栽培技术密度和氮肥对热值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密度对热值的影响比氮肥大。试验结果表明:热值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方案寻优,得到在SBX栽培措施中种植密度、氮肥处理条件下获得20863.8526j/g以上热值的最佳实施方案为:种植密度36.525~40.185万株/h㎡,施氮量:270.9kg/ h㎡~309.9kg/ h㎡。试验还表明总能量随着密度和氮肥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和氮肥都为1.414水平时,总能量最大,为92616920.26 kj/ h㎡,当密度和氮肥水平都为-1.414水平时,总能量最小,仅为41722852.38 kj/ h㎡。因此,想要得到较大的能量总产出,就应该尽量密植SBX,同时多施氮肥。 3.SBX的再生能力很强,出苗率达到100%,留桩高度对出苗时间的影响达极显著,低留桩出苗时间为5天,高留桩出苗时间为7天。留桩高度和氮肥对再生苗数的影响都达极显著,氮肥的影响最大。低留桩的再生苗数要多于高留桩,氮肥三水平间差异也达极显著,再生苗数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低留桩高氮处理下,再生苗长势粗壮、整齐。 三因素对株高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影响最大的为氮肥,最小的为留苗数。对叶片数的影响,三因素也达极显著,留桩高度的影响最大,影响最小的为氮肥。三因素各水平间对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差异也达极显著,试验结果为低留桩>高留桩,高氮>中氮>低氮,留1苗>留2苗>留全苗。 留桩高度对穗数的影响最大,达极显著水平,并且各水平间差异也达极显著,低留桩处理的小区穗数明显小于高留桩出来的小区。氮肥和留苗数对穗数影响达极显著。氮肥的影响顺序为:高氮>中氮>低氮;留苗数影响顺序为:留全苗>留2苗>留1苗。 对植株鲜重和干重的影响中,三因素都达极显著水平,影响顺序为氮肥>留苗数>留桩高度。对主效的多重比较可以看出:低留桩>高留桩,高氮>中氮>低氮,留1苗>留2苗>留全苗。 4.本试验三个因素对生物产量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氮肥,留桩高度次之,留苗数影响最小。三因素各水平间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低留桩>高留桩,高氮>中氮>低氮,留全苗>留2苗>留1苗。除环境因素外,栽培措施方面应选择低留桩、高氮和全留苗的处理组合。本试验的最优组合为A1B3C3,生物产量为17000 kg/h㎡。 5.留桩高度对茎叶主要品质的影响不显著;氮肥对茎叶中的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对茎叶中粗脂肪含量影响显著,对总糖的含量影响不显著;留苗数对茎叶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达显著水平,对总糖的含量影响不显著。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留苗数的增加而降低。 6.留桩高度对茎的热值有极显著影响,而氮肥和留苗数对其影响不显著。 低留桩的茎热值要高于高留桩。而三个因素中,只有氮肥对叶的热值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热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到达一极限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茎热值的均值为19282 j/g。叶的热值的均值为20464 j/g。叶的热值明显大于茎的热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