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针刺选穴应用于中风后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6h】

不同针刺选穴应用于中风后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0前言

1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不同针刺选穴缓解中风痉挛状态的临床应用概述

附录:二综述痉挛评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概述

附录三量表:自制表格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

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文章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选穴应用于中风后痉挛状态的I临床效果. 方法: 1)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05年2月.2006年4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所有病例按入组先后顺序,采取随机分组表(n=30)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拮抗肌侧选穴为主的针刺治疗组(以下简称拮抗肌组)与优势痉挛肌侧选穴为主的针刺治疗组(以下简称痉挛肌组)各15例. 2)配对历史对照研究:选取2002年-2004年与本研究同性质背景的研究课题的中风病人共∞例作为对照组,分为阳明经选穴为主的针刺治疗组(以下简称阳明经组),非正规处理空白对照组(以下简称空白组),两组按年龄、病性、病变部位分别与拮抗肌组进行1:2(15:30)配对. 拮抗肌、痉挛优势肌选择视中风病人痉挛状态特点而定:上肢痉挛优势肌主要包括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屈肌群,拮抗肌主要包括肱三头肌、三角肌中后部及前臂伸肌群;下肢痉挛优势肌主要有股四头肌(屈膝困难等)、小腿三头肌(腓肠肌痉挛、足跖屈等)、胫骨前(足内翻)、胫骨后肌(足跖屈、内翻等)及趾屈肌群等,拮抗肌主要包括腓骨长短肌、拇长伸肌及趾长伸肌等. 以上各治疗组皆接电针,留针30min/次,1次/d,5次/周,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各组都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观察各组病人的入院及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运动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痉挛状态.评定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FMA),痉挛整体的评定及上肢的痉挛评定皆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下肢采用临床痉挛指数评定(CSD).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 结果: 1)①两组一般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各项评分两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②治疗前后上肢MAS评定、下肢CSI评定两组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拮抗肌组上肢痉挛治疗疗效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分别为6.7%、33.3%、46.7%及13.3%,痉挛肌组上肢痉挛治疗疗效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分别为13.3%、26.7%、40%及13.3%.③治疗前后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两组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④治疗后各组组间比较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其中PMAS>0.05,PcsI>Itl=0.1887,PFMA>ItI=0.8159,PMBI>ItI=0.9558. 2)与传统阳明经及空白组历史对照比较,针刺拮抗肌选穴在中风痉挛期应用效果更好,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现代康复理论指导下的多种针刺选穴应用于中风后痉挛状态有效,但其具体临床机制及其它多因素的控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