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星花凤梨快速繁育技术的研究
【6h】

星花凤梨快速繁育技术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1.1.1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1.1.2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史

1.1.3组织培养的形态发生途径

1.1.4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发展过程

1.1.5组织培养在观赏花卉上的应用

1.2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

1.2.1国内外花卉产业的概况及发展前景

1.2.2星花凤梨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方法

1.2.3星花凤梨的价值及市场状况

1.2.4本实验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2试验方法

2.2.1外植体的表面消毒

2.2.2愈伤组织诱导

2.2.3不定芽的诱导与增殖

2.2.4复壮培养

2.3.5生根培养

2.3.6培养条件

2.3.7驯化与移栽

2.3.8数据分析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外植体的表面消毒

3.1.1不同处理时间对接种污染率的影响

3.1.2不同取材部位对污染率的影响

3.2愈伤组织的诱导

3.2.1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2激素种类及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3培养基中的碳源及不同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4不同取材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5不同基因型(品种)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6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3不定芽的诱导及增殖

3.3.1培养基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3.2激素配比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3.3.3光照强度对愈伤组织芽分化及增殖的影响

3.3.4接种方式对芽分化及增殖的影响

3.3.5继代次数对星花凤梨不定芽分化培养的影响

3.4复壮培养

3.5生根培养

3.6驯化与移栽

3.6.1瓶苗的质量

3.6.2温度

3.6.3湿度

3.6.4移栽基质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4.2问题与讨论

4.2.1外植体选择

4.2.2愈伤组织的问题

4.2.3不定芽的分化和生根

4.2.4驯化移栽

4.2.5多代培养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星花凤梨(Guzmania lingula)是一种室内观叶观花花卉,花期达半年之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深受大众喜爱。本研究以观赏凤梨的短缩茎、老叶鞘、嫩叶鞘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经过增殖复壮,驯化移栽,达到快速繁育观赏凤梨的目的。系统研究了组织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将为凤梨优良无性系繁殖、基因保存、工厂化生产等方面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结果如下: 1.星花风梨外植体组织培养的最佳消毒方法是:流水冲洗30-60min后,用70%酒精浸泡30s,然后用0.1%HgCl<,2> 8min,无菌水冲洗4-5次。 2.外植体的选择上:不同的取材部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各不相同,老叶鞘的诱导率最高,短缩茎的次之,而嫩叶鞘的诱导率最低。 3.培养基的选择:适合星花凤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适宜的激素组合及浓度配比为BA2.0mg/L+NAA0.2mg/L;当激素配比为 BA2.0mg/L+NAA0.25mg/L时能很好的诱导不定芽的发生。 4.在进行星花凤梨的愈伤组织诱导时,葡萄糖作为碳源的诱导效果明显优于蔗糖。 5.光培养不但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利,而且对于不定芽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光照强度1000-15001x的自然散射光最好。而暗培养不利于星花风梨愈伤组织的发生并且不利于不定芽的生长。 6.星花凤梨的3个品种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各不相同,其中以黄星花凤梨的诱导率最高。 7.在增殖培养时,选择丛芽(3-5个)带愈伤组织的自然切块接种方式,芽增殖效果明显优于单芽带愈伤组织的接种方式。 8.继代培养中,随继代次数的增多,芽增殖系数提高,当增殖继代5次时芽分化系数最高,五代以后分化系数增加不明显,丛芽生长状态变差。 9.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添加8ml/1椰乳,可以有效促进不定芽的伸长和加粗生长,使丛生芽得到复壮。 10.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生根率可达100%,生根质量好。在珍珠岩:水苔:腐殖土(1:2:1)栽培基质中,星花凤梨3个品种的组培苗均生长良好,移栽成活率达96%。 11.对于增殖培养得到的不定芽,经无激素培养基复壮培养后,再进行增殖培养,可以提高下个增殖周期中丛生芽分化数目和芽体质量的稳定性;复壮培养后再进行生根培养,可以显著提高生根率和苗木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