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系统景观边界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研究
【6h】

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系统景观边界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农林复合系统概述

1.1.1农林复合系统的概念

1.1.2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状况

1.1.3农林复合系统的分类

1.2景观边界的理论及研究热点

1.2.1景观边界的概念及由来

1.2.2景观边界的特征与分类

1.2.3景观边界的野外数据获取方法

1.2.4景观边界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1.3土壤养分研究进展

1.3.1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研究

1.3.2不同尺度土壤性质空间变异研究现状

1.4土壤微生物发展概况

1.5土壤酶学研究进展

1.5.1研究历史概述

1.5.2土壤酶检测技术

1.5.3土壤酶来源

1.5.4土壤状况与土壤酶活性

1.6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1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2本项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3本项研究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及试验方案

2.1研究地区概况

2.1.1气候特征

2.1.2土壤特征

2.1.3植被特征

2.1.4水文特征

2.1.5土地利用特征

2.2试验方案

2.2.1野外样地设置

2.2.2野外样地调查设计

2.2.3野外试验内容

2.2.4室内样品测试分析

2.2.5技术路线

2.2.6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第三章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3.1引言

3.2测定方法和实验设计

3.3结果与分析

3.3.1刺槐林—草地景观边界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3.3.2刺槐林—农田景观边界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3.3.3刺槐林—草地—刺槐林景观边界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3.3.4刺槐林林带—农田景观边界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3.4 小结

3.4.1不同界面养分水平分布特征

3.4.2界面养分垂直分布特征

第四章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

4.1引言

4.2测定方法和实验设计

4.3结果与分析

4.3.1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

4.3.2刺槐林—农田景观界面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

4.3.3刺槐林—草地—刺槐林景观界面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

4.3.4刺槐林林带—农田景观界面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

4.4 小结

第五章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

5.1引言

5.2测定方法和实验设计

5.2.1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5.2.2蔗糖酶活性测定

5.2.3脲酶活性测定

5.3结果与分析

5.3.1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下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

5.3.2刺槐林—农田景观界面下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

5.3.3刺槐林—草地—刺槐林景观界面下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

5.3.4刺槐林林带—农田景观界面下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

5.4小结

第六章土壤肥力相关性分析

6.1引言

6.2分析方法

6.3结果与分析

6.3.1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下酶活性、微生物与主要肥力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6.3.2刺槐林—草地—刺槐林景观界面下酶活性、微生物与主要肥力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6.3.3刺槐林—农田景观界面下酶活性、微生物与主要肥力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6.3.4刺槐林带—草地景观界面下酶活性、微生物与主要肥力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6.4小结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7.1结论

7.1.1土壤养分

7.1.2土壤微生物

7.1.3土壤酶活性

7.1.4土壤肥力相关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马坊林场,本文采用标准地调查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系统四种景观界面(刺槐林地-草地,刺槐林地-农田,刺槐林-草地-刺槐林;刺槐林带-农田)土壤的养分(有机质、氮、磷、钾和pH)含量、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进行测定。通过分析比较其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揭示黄土高原区坡地典型农林景观格局一刺槐林景观边界上各种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的影响机制,阐明小尺度范围内林地与农田、林地与草地互相作用的强度与范围,为我国西部土地优化利用模式选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构建西部黄土区森林复合景观的优化配置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