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敦煌讲史变文叙事艺术再探
【6h】

敦煌讲史变文叙事艺术再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0引论

0.1选题原由

0.2敦煌变文的界定

0.3本论文研究范围

0.4讲史变文研究现状评述

0.4.1校注

0.4.2考释故事源流,探讨主题、人物形象等的演变

0.4.3思想、文化内涵的研究

0.4.4创作艺术特色、历史地位及影响

0.4.5综合研究

0.4.6讲史变文叙事艺术研究

0.5研究目的、所用理论方法及意义

1讲史变文对唐前史传叙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1.1中国古代文学叙事与史传叙事传统的渊源

1.1.1从语源来看

1.1.2从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来看

1.2唐前史传叙事传统的发展

1.3讲史变文与唐前史传题材上的渊源

1.4讲史变文对史传叙事视角的继承与发展

1.4.1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非聚焦型)

1.4.2视角的流动性

1.4.3叙事视角的作用及其决定因素

1.4.4小结

1.5讲史变文对史传叙事时间的继承与发展

1.5.1讲史变文的叙事时序

1.5.2讲史变文的叙事时距

1.5.3叙事原始

1.5.4小结

2诗化叙事艺术——诗骚传统对讲史变文叙事的影响

2.1诗骚传统

2.2语言形式上的诗化特点——讲史变文韵散结合的叙事体制

2.2.1从韵文的句式看诗骚传统的影响

2.2.2散文句式中的骈俪文

2.2.3讲史变文中韵文的叙事功能

2.3引用、化用诗骚传统中的诗句

2.4营造意境

2.4.1情随境生

2.4.2移情入境

2.4.3体贴物情,物我情融

2.5丰富的抒情意象

2.6景物描写增多

2.7诗骚传统中重章叠句对讲史变文套语的影响

2.8小结

3讲史变文的民间口头表演叙事艺术

3.1表演理论(Performance Theory)简介

3.2从表演理论角度看讲史变文的民间口头表演叙事特色

3.2.1根据听众的道德情感和价值判断的需要来设计人物和情节

3.2.2人物、情节的神奇怪异和夸张

3.2.3加入民间谜语

3.2.4从表演理论看讲史变文的叙事干预

4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敦煌变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古代文学与近代文学之间的连锁。其中讲史变文受中国史传叙事传统、诗骚传统、民间口头表演传统的影响,采用韵散相间的讲唱形式来叙述历史人物故事,体现出了独特的叙事特色,大大影响了其后的多种文学样式。本文主要从讲史变文对唐前史传叙事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诗化叙事艺术、民间口头表演叙事艺术三个方面论述讲史变文叙事艺术,力求对讲史变文进行综合的、立体的研究。通过对讲史变文叙事艺术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讲史变文乃至敦煌变文叙事艺术的认识,能更好的理解其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包括引论、正文共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原由。然后对敦煌变文进行了界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在对讲史变文研究现状评述中,发现前贤对讲史变文叙事艺术的研究还不太多,论述了前贤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可待研究之处。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二部分论述敦煌讲史变文对唐前史传叙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关于讲史变文在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上对唐前史传叙事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前贤还没有具体论述,本文进行了重点、详细的分析。这部分在借鉴国外叙事理论分析的同时,还特别注意立足中国文学、文化的实际,运用杨义和陈平原等的叙事理论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分析讲史变文的诗化叙事艺术,探讨诗骚传统对讲史变文叙事的影响,这是前贤还没有论述的新角度。这部分主要从讲史变文语言形式的诗化特点;引用、化用诗句;营造意境;丰富的抒情意象;景物描写增多等方面分析其诗化叙事艺术。 第四部分主要借用国外的表演理论分析讲史变文的民间口头表演叙事艺术。用国外的表演理论分析讲史变文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分还采用对讲史交文的文本分析和联系尚存的、具有类似性质的表演艺术——评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图画的配合和声口的转换对讲史变文叙事艺术的影响。 第五部分为总结部分。多种文体、多种因素在讲史变文中互相融合、渗透、影响,形成了讲史变文独特的叙事艺术,既继承了以前文学创作的经验,又促进了古代文学作品叙事技巧的进一步发展。讲史变文叙事中表现出了官方的书面史传叙事和民间口头表演文学叙事的融合、诗骚的雅与民间的俗的融合、叙事和抒情的融合、具有虚构性,文学性增强等特点,更让我们深刻地理解讲史变文在文学由雅向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注重线性和非线性兼具的叙事模式转变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