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特征研究
【6h】

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区概况

2.1 呼和浩特市

2.2 奈曼旗

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传统耕作方式下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研究

4.2 保护性耕作对玉米幼苗期碳储量的影响

4.3 保护性耕作对玉米收获期碳储量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和奈曼地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及相关指标的测定,研究了呼和浩特地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在传统耕作方式下不同时期碳储量变化规律及奈曼地区保护性耕作对幼苗期与收获期耕地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呼和浩特地区传统耕作方式下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幼苗期~收获期,各器官平均碳含率为43.3%;除根系外,作物叶片、茎秆有机碳含率变化规律表现为幼苗期>收获期;植株碳储量均为收获期>幼苗期。
  (2)呼和浩特地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为收获期>幼苗期>次年翻耕前>翻耕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储量均为翻耕后时期较其他时期显著降低、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农田总碳储量与土壤碳储量变化规律一致。
  (3)呼和浩特地区玉米植株各器官碳储量从大到小为:果实﹥叶片﹥茎秆﹥根系;地上碳储量显著大于地下碳储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各时期土壤平均碳储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4)奈曼地区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幼苗期与收获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留茬高度30cm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40cm、20cm、10cm,播种前残茬处理方式为灭茬效果最好。
  (5)从作物碳储量垂直分布来看,不论何种耕作方式下各时期地上部分碳储量显著高于地下根系部分;从土壤碳储量垂直分布来看,保护性耕作方式下随着土层增加土壤碳储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传统耕作规律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