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变革及其社会效应
【6h】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变革及其社会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理论综述

(一)关于我国城市贫困问题和社会救助方面的研究

(二)关于我国农村最低保障方面的研究

三、本文的创新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

一、贫困现象及其成因

(一)贫困的涵义

(二)贫困的特征

(三)贫困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四)贫困的存在所产生的影响

二、社会救助的界定、特征及其功能

(一)社会救助的界定

(二)社会救助的特征

(三)社会救助的功能

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变革

一、计划体制下的道义性救济

(一)道义性救济的涵义

(二)道义性救济的主要内容

(三)道义性救济的社会功效与不足

二、市场体制下的制度性救助

(一)制度性救助的涵义及特点

(二)改革开放后城市新贫困群体的形成

(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推广与完善

(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社会效应及其局限性

三、由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扩展

(一)改革开放后农村的贫困及其保障缺失

(二)农村贫困与落后所蕴含的巨大社会危机

(三)由城市低保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的扩展

第四章实行城乡全面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社会效应

一、初步建构起社会底线公平的基石

二、为消除二元社会结构,建立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三、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稳定百姓未来预期

四、初步消除社会发展障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进一步完善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我国目前低保制度中的“保障不足”问题及其改进

(一)城市低保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二)现行农村低保制度中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二、城乡低保制度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改进

(一)逐步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国民待遇平等化

(二)逐步提高最低保障的统筹层次与水平,实现责任主体公平化

三、通过加强基本公共福利建设辅助低保制度发展

(一)逐步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福利制度

(二)建立和发展新型公共福利辅助低保制度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与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社会救助是解决民众贫困问题最古老的措施,也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项目之一。社会保障体系中可以暂时没有社会福利,甚至也可以暂时没有社会保险,但绝不能没有社会救助,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因此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必须首先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对保障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应该给与充分肯定。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逐渐不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着救济面窄、缺乏科学的救济标准、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必须通过改革建立新的社会救助制度。为此,中国政府历经7年的实践与摸索,于1999年9月底,在全国城市地区全面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国务院经过调查,认为在农村地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重点保障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设开始向城乡全面最低保障制度的方向迈进。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历史沿革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它的发展经历了由最初的救急型举措经由道义性扶贫,最后达到制度性救助,由单纯的城市低保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扩展进而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基本建立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制度变迁的背后,反映着社会发展理念和制度水平的创新与提升,特别是全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正式建立,为构筑国民社会公平底线,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稳定百姓生活预期,消除二元社会结构,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对我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产生深远的社会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