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937例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研究
【6h】

937例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综述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进展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良好的血液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arterio venous fistula,AVF)对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是最佳的选择。然而随着患者透析龄的延长、人口老龄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愈加困难,其相关并发症也越来越多,部分内瘘吻合失败是长期透析病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我院15年来937例(1226次)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的因素,同时评估在不同时期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对动静脉内瘘术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地对1994年1月-2008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9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资料进行调查。从时间上分成三个阶段:1994年1月-1998年12月为第一阶段,1999年1月-2003年12月为第二阶段,2004年1月-2008年10月为第三阶段。分别记录不同阶段每个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时间等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部位、方式、24小时内瘘通畅率、术后并发症等手术情况及辅助检查结果。计算手术的成功率,探讨不同阶段患者年龄、原发病、血压、血糖、血脂、血红蛋白、心功能状况及血管因素、血栓形成对内瘘成功的影响,比较自体内瘘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方式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系统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为统计学差异极显著。 结果: 1、自1994年1月-2008年10月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91%、90%,总成功率为90.29%,无统计学差异(P>0.05)。 2、三个阶段动静脉内瘘术失败的原因中,血管因素(动、静脉功能不良)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栓因素在第三阶段的比例明显高于前两阶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时期动静脉内瘘失败的临床因素中,老年患者的比例、糖尿病患者、低血压及合并高脂血症在第三阶段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营养不良、心功不全及血色素水平在三个阶段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 3、三个阶段鼻咽壶部、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 4、血管端侧吻合术建立动静脉内瘘优于端端及侧侧吻合术,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1、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导致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老年、糖尿病、低血压、高脂血症是易患因素,术前控制血糖、血脂,术中提高操作技能,术后给予适当的抗凝、防止低血压可以提高内瘘成功率。 2、鼻咽壶部、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对血管条件好的患者,鼻咽壶部位是首选。 3、端侧吻合术建立动静脉内瘘是首选手术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