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房室结慢径区消融对心房迷走神经功能的影响
【6h】

房室结慢径区消融对心房迷走神经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综述 迷走神经对心房电生理性质的影响

第一部分 慢径区消融对心房迷走神经功能及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迷走神经对犬房室传导的调节作用及慢径区消融对其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房室结慢径消融对心房电生理性质的影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房室结慢径区消融对犬迷走神经功能及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 目的:目前已知房室结慢径逆传可能与心房颤动(房颤)有关,慢径区域消融可能影响心房自主神经功能而导致窦性心动过速。本实验假设慢径区消融通过影响心房自主神经功能而对房颤的发生产生影响,旨在探讨慢径区消融对心房迷走神经调节功能及房颤易感性的影响。 方法:11条成年杂种犬,全麻下进行颈交感,迷走神经干剥离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放置冠状静脉窦导管,经左股静脉穿刺放置右心室导管及右心房标测电极导管(Halo导管),经右股静脉穿刺放置消融导管和希氏束导管。静脉应用美托洛尔阻断交感神经活性。测量慢径区域消融前后基础状态及迷走神经刺激下的窦性心率(SR)及高位右心房(HRA)、低位右心房(IRA)、冠状静脉窦近端(CSp)和冠状静脉窦远端(CSd)的有效不应期(ERP)及心房易感窗口(VW)。同时取犬慢径区消融部位的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1)SCL的变化:消融前后迷走神经刺激导致的SR下降值无明显改变,分别为(107±19)次/min,(108±8)次/min,P>0.05,提示慢径区域消融没有明显改变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调节作用。 (2)ERP的变化:消融前后迷走神经刺激导致的ERP缩短值在HRA分别为(69±37)ms,(55±34)ms;在CSd分别为(55±30)ms,(42±32)ms;在IRA分别为(66±24)ms,(19±21)ms;在CSp分别为(46±24)ms,(7±18)ms。提示慢径区域消融对HRA及窦房结区域的迷走神经调节功能无明显影响,对CSd区域的迷走神经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导致了IRA及CSp区域去迷走神经效应。 (3)心房VW的变化:消融前后基础状态下各个部位刺激均较难诱发房颤(VW接近0)。消融后,HRA迷走神经刺激下VW较消融前没有明显变化,消融前后分别为(63±31)ms,(63±25)ms。CSd的VW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分别为(57±28)ms,(35±37)ms。CSp和IRA的VW明显降低,分别为:CSp(49±36)ms,(1±3)ms;IRA(45±34)ms,(10±12)ms。提示慢径区域消融可能是因为CSp及IRA的局部区域去迷走神经效应而降低了该区域早搏刺激诱发迷走神经介导房颤的易感性。 (4)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慢径区有丰富的迷走神经分布,射频消融的确造成了迷走神经的损伤。 结论:房室结慢径区消融没有直接改变窦房结及HRA区域的迷走神经支配。部分削弱了CSd的迷走神经功能。导致了IRA及CSp区域的去迷走神经效应,并降低了这两个区域迷走神经介导房颤的易感性。 第二部分 迷走神经对犬房室传导的调节作用及慢径区消融对其影响 目的:迷走神经对房室传导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确切的作用未完全明确。慢径区消融能够消除房室传导的双径路现象,而且消融后心房迷走神经张力发生了变化。本实验旨在探讨心房迷走神经对房室传导曲线的调节及慢径区消融对其影响。 方法:11条成年杂种犬,全麻下进行颈交感.迷走神经干剥离术,连接神经刺激仪,静脉应用美托洛尔阻断交感神经活性。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放置冠状窦导管,经左股静脉穿刺放置高右房导管,右股静脉放置希氏束导管,在希氏束至冠状窦口中下1/2的慢径区行射频消融。测量消融前后,基础状态(无迷走神经刺激)以及迷走神经刺激状态下的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并描记房室传导曲线。切取消融区域的心房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4条犬在消融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7条犬完成实验。 (1)消融前基础状态下房室传导的有效不应期为(165.7±43.1)ms,迷走神经刺激下为(172.9±55.6)ms;消融后基础状态下为(167.1±53.8)ms,迷走神经刺激下为(171.4±59.8)ms。消融前后基础及迷走神经刺激状态下的不应期均无显著差别。 (2)消融前迷走神经刺激使房室传导时间明显延长,且传导曲线出现类似跳跃的现象,提示迷走神经使房室传导出现纵向分离。消融后基础及迷走神经刺激状态下房室传导时间无明显差别,迷走神经刺激导致的房室传导纵向分离现象消失。 (3)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慢径区有丰富的迷走神经分布,射频消融损伤了该区域的迷走神经。 结论:一定强度的迷走神经刺激能增加房室传导的纵向分离程度,慢径区消融损伤了局部的迷走神经,消除了该区域迷走神经调节导致的房室传导功能的改变。 第三部分 房室结慢径消融对心房电生理性质的影响 目的:慢径区消融降低了心房颤动(房颤)的易感性,但具体机制不明。本实验旨在探讨消融后心房电生理性质的改变及其具体机制。 方法:共1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测量射频消融前后窦性心率(SR)及高位右心房(HRA)、低位右心房(IRA)、冠状静脉窦近端(CSp)和冠状静脉窦远端(CSd)的有效不应期(ERP),以及房室结快径前传不应期的变化。 结果: 1、慢径消融前后下列部位的ERP的变化分别为:IRA(157.27±6.61)ms,(201.82±14.71)ms; CSd(207.27±10.74)ms,(226.36±14.21)ms; CSp(208.18±12.89)ms,(221.81土16.53)ms。而HRA的ERP无显著变化,分别为(178.18±16.2)ms,(72.73±15.7)ms。 2、消融后窦性心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71.82±4.41)次/min对(74.09±4.45)次/min,但无统计学差异。 3、慢径消融使快径前传不应期缩短,消融前后的ERP分别为(355.45±29.59)ms,(285.45±26.78)ms。 结论:在AVNRT患者慢径消融后,冠状窦近端和远端,低位右房的有效不应期延长,房室结快径的前传不应期缩短,提示慢径消融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对相关心房组织电生理性质的调节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