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人性空间与场所精神看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6h】

从人性空间与场所精神看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缘起—问题的提出

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研究的内容与区域

第二章人性空间与场所精神

2.1人性空间

2.1.1白话空间

2.1.2人与空间

2.1.3人性空间的内涵

2.2场所精神

2.2.1关于场所

2.2.2空间和场所

2.2.3场所的特征—场所精神

2.2.4场所精神的体验

第三章新农村人居环境及现状分析

3.1新农村人居环境理论

3.1.1人居环境的概念

3.1.2新农村人居环境的内涵

3.2新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

3.2.2存在的主要问题

3.2.3原因分析

第四章人性空间—重构新农村居住环境——以江西省莲花县南岭乡东田村为例

4.1人性化的住宅空间设计

4.1.1农村住宅主要功能空间

4.1.2新农村住宅类型分析

4.1.3户内居住空间的组合关系

4.1.4住宅空间设计的人性化理念

4.1.5住宅空间人性化设计原则

4.2.人性化的交通空间

4.2.1.东田村交通空间的组织

4.2.2交通空间人性化设计原则

4.3人性化的绿色空间

4.3.1生态的需求

4.3.2绿色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4.3.3绿色空间的植物配置原则

4.4人性化的开放空间

4.4.1开放空间的评价标准

4.4.2开放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第五章场所精神——提升新农村生活品位

5.1文脉的延续

5.1.1文脉

5.1.2文脉的表现

5.1.3新农村文脉的延续与创新

5.2场所的回归

5.2.1回归农村的场所

5.2.2回归人性的场所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申请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农村的核心内容。新农村建设将形成怎样的人居环境?如何把一个村庄建设成为适合人居住,特别是适合农村人群居住的特色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因此,本文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中溶入人性空间和场所精神的设计理念,把人居环境建设与新农村规划、新农村景观建筑统一起来;带着农村与农民的问题在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探索人性空间的具体化,追寻场所精神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而发挥人的预见性,倡导一种自然健康的生活状态与绿色生态的居住模式,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建设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