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三农”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6h】

我国“三农”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我国“三农”问题研究

1.2.2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1.2.3 农村金融市场研究

1.2.4 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研究

1.2.5 农村金融需求研究

1.3 本文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论文创新之处

1.5.2 论文不足之处

2. 农村金融理论回顾与评述

2.1 农村金融的相关概念

2.1.1 “金融”的本质及作用

2.1.2 农村金融的内涵与功能

2.2 金融支持理论

2.2.1 金融结构论

2.2.2 金融效率论

2.3 农村金融理论

2.3.1 农业信贷补贴论

2.3.2 农村金融市场论

2.3.3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2.3.4 局部知识论

2.3.5 农村金融理论的简要评述

3.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支持作用的实证分析

3.1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支持作用的实证分析

3.1.1 帕加诺模型

3.1.2 实证分析

3.2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支持作用的实证分析

3.2.1 指标选择与模型的建立

3.2.2 实证研究与解释

4. “三农”发展与金融支持:供给视角

4.1 农村政策性金融

4.1.1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历程

4.1.2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运行机制

4.2 农村合作性金融

4.2.1 农村合作性金融的发展历程

4.2.2 农村合作性金融的运行机制

4.3 农村商业性金融

4.3.1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发展历程

4.3.2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运行机制

4.4 邮政储蓄银行

4.5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4.6 农村民间金融

4.6.1 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原因

4.6.2 农村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

4.7 农业保险

4.8 小结

5. “三农”发展与金融支持:需求视角

5.1 “三农”的含义

5.2 农业的金融需求

5.2.1 农业的特点与金融需求

5.2.2 农业现代化与金融需求

5.3 农村的金融需求

5.3.1 财政支农不足与金融需求

5.3.2 公共产品缺乏与金融需求

5.3.3 人才缺失严重与金融需求

5.3.4 城镇化的建设与金融需求

5.3.5 乡镇企业发展与金融需求

5.4 农民的金融需求

5.4.1 农民贷款不足与金融需求

5.4.2 农民消费变化与金融需求

5.5 小结

6. 农村金融支持缺陷与“三农”困境

6.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问题

6.2 “三农”困境:农村金融支持缺陷

6.2.1 农村金融支持缺陷的统计描述

6.2.2 农村金融支持缺陷的成因分析

6.3 小结

7. 国外农村金融支持的经验与启示

7.1 韩国的农村金融

7.1.1 韩国的新村运动

7.1.2 韩国的农村金融

7.2 日本的农村金融

7.2.1 日本的农村合作金融

7.2.2 日本的农业保险体系

7.3 孟加拉农村金融

7.3.1 孟加拉乡村银行

7.3.2孟加拉微观金融组织

7.4 国外农村金融对我国的启示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基本结论

8.2 加强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建议

8.2.1 加大农村资金投入

8.2.2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

8.2.3 规范农村小额信贷

8.2.4 健全农业保险体制

8.2.5 鼓励农村会融创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负担沉重”为核心的“三农”问题日渐凸现,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更好地破解“三农”困境,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就成为社会各界倍加关注的重要话题。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即要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新型风貌。这充分体现了当前党中央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极大勇气和决心,也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反映。
   然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许多措施都与资金的投入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农村金融体系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也逐步处于核心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的这种核心地位将会越来越显著。可以说,农村金融发展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决定我国“三农”问题解决的进程。当前,正值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加速时期,如何更好地破解“三农”困境,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快速健康发展,为积极发展市场化、现代化的新农村提供持续而稳健的资金支持就显得更为关键。
   本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等几个组成部分。
   第二章,农村金融理论回顾与评述。首先,由金融在现实生活和经济中的作用提出金融这一概念,并深入分析金融的功能,同时进一步阐述了农村金融的内涵及作用:随后,将分别介绍金融支持理论(金融结构论、金融效率论)和农村金融理论(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不完全竞争市场论和局部知识论);最后,将对相关的农村金融理论作出简要评述。
   第三章,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支持作用的实证分析。首先,简要阐述帕加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研究结论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其次,基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程,实证检验了1978-2007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作用,基本结论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也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四章,“三农”发展与金融支持:供给视角。简要介绍农村金融中供给体系各自的发展历程和运行状况,即农村政策性金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性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性金融(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民间金融和农业保险。
   第五章,“三农”发展与金融支持:需求视角。首先,本章简要地分析“三农”的含义及表现;随后系统地依次研究“三农”发展中的金融需求层面。1、农业的金融需求分析,分别从农业自身的特点,即不稳定性、弱质性、外部性,以及农业现代化要求等方面分析;2、农村的金融需求分析,分别从农村财政投入不足、公共产品缺乏、人才缺失严重、城镇化的建设、乡镇企业需求几个方面展开;3、农民的金融需求分析,分别从农民的贷款不足和消费变化两个方面展开。
   第六章,农村金融支持缺陷与“三农”困境。“三农”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有众多原因,本章将主要基于农村金融支持缺陷这一层面进行分析“三农”困境。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问题进行回顾;其次,结合统计数据,深入描述全国、城镇和农村金融支持的规模、结构及效率,并从外在和内在因素上进行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支持缺陷的原因。
   第七章,国外农村金融支持的经验与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章首先分别介绍韩国、日本和孟加拉国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与特点,最后总结出其中一些有益的启示。选取这三个国家的作为参考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上述国家都是来自亚洲,与我国有一定的趋同性;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三个国家的农村金融各有特点,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如韩国的新村运动中农村金融、日本的农村合作金融和农业保险体系、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模式等。
   第八章,结论与政策建议。首先,总结出本文的几点基本研究结论;之后,根据我国农村经济金融支持中的缺陷,认为加强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建议有:加大农村资金投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规范农村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体制、鼓励农村金融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