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稻米香基因标签标记的开发与利用
【6h】

水稻米香基因标签标记的开发与利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米香基因克隆、测序及比对

2.1前言

2.2材料与方法

2.2.1材料

2.2.2方法

2.3结果与分析

2.3.1构建载体

2.3.2测序结果

2.4讨论

第三章米香性状的等位性分析

3.1前言

3.2材料与方法

3.2.1材料

3.2.2方法

3.3结果与分析

3.3.1 PCR产物的克隆

3.3.2测序结果

3.4讨论

第四章‘武香粳9号’、‘香粳111’badh2全长序列分析

4.1前言

4.2材料与方法

4.2.1材料

4.2.2方法

4.3结果与分析

4.4讨论

第五章米香基因标签标记的发展

5.1前言

5.2材料与方法

5.2.1材料

5.2.2方法

5.3结果与分析

5.4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香味是稻米的重要品质特性之一。在组成香味的100多种化合物中,2-乙酰基-1-吡咯啉(2AP)是最主要的成分。以往研究表明:位于水稻第8号染色体的一对隐性基因fgr控制2AP的合成,并在分子标记L02与L06之间获得了三个分别编码真核类碳酸酐酶(CAH)、3-甲基乙酰辅酶A羧化酶β链(MCCC2)以及甜菜碱脱氢酶(BADH2)的候选基因。 本研究通过筛选BAC库,克隆香稻品种“苏御糯”、非香品种“南京11”的三个候选基因并进行测序,结果发现在Badh2基因序列上存在着香、非香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外显子7上8bp的缺失和3bp的突变将引起编码蛋白的提前终止。在此差异区域两端发展分子标记,对24个香稻品种和10个非香品种进行等位性检测。在24个香稻品种中,发现只有部分香稻品种存在相同的突变,其余的与非香品种完全相同。为此,我们对外显子7正常的两个香稻品种“武香粳9号”和“香粳111”进行全基因测序。所获序列与香稻品种“苏御糯”和非香品种“南京11”序列比对后,发现在外显子1上存在着7bp的缺失。在该差异区域两侧发展新的分子标记,对24个香稻品种和10个非香品种的外显子1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香稻品种的米香基因fgr存在二种变异类型,即在外显子7上完整的则在外显子1上有7bp的缺失;或者在外显子1上完整的则在外显子7上有8bp的缺失和3bp的突变。对非香品种来说,在外显子7和外显子1上均完整。由此可见,控制米香性状的等位基因至少有两个。利用这两个变异区域所设计的分子标记可在分离群体中筛选香、非香或杂合个体,从而构建起一个廉价、简单、快捷的米香性状鉴定方法,有助于香稻品种的选择育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