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铜对作物幼苗的毒害机理及铁钙缓解铜毒害的研究
【6h】

铜对作物幼苗的毒害机理及铁钙缓解铜毒害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铜对作物幼苗的毒害

1.材料与方法

1.1植物材料培养

1.2取样方法

1.3生理指标的测定

1.4铜的测定

1.5植物根系特征常数

2.结果与分析

2.1铜对作物幼苗的毒害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钙对铜毒害的缓解作用

1.结果与分析

1.1钙对铜毒害作物生物量的影响

1.2钙对铜胁迫作物根长的影响

1.3钙对铜胁迫作物根表面积的影响

1.4钙对铜胁迫作物根体积的影响

1.5钙对铜胁迫下作物对铜的吸收及体内分布的影响

1.6钙对不同浓度铜处理作物幼苗叶片和根系相对膜透性的影响

1.7钙对铜处理作物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1.8钙对铜处理作物幼苗叶片和根系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1.9钙对铜处理作物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讨论

3结论

第三部分Fe(Ⅲ)对作物铜毒害的缓解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2取样方法

1.3测定方法

1.4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缺铁条件下作物幼苗对铜的吸收

2.2铜对作物幼苗吸收铁的影响

2.3供铁对作物吸收铜的影响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表

展开▼

摘要

环境中越来越多的重金属铜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作用。本研究采用水培的方法,以小麦(扬麦12)、玉米(登海11)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重金属铜对小麦和玉米幼苗根系和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钙对铜所造成的毒害的缓解或恢复作用;并且研究了缺铁和供铁条件下,小麦、玉米幼苗对不同形态铜的吸收特征,以及不同浓度铜和不同形态铜对小麦和玉米幼苗吸收铁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1)随着铜浓度的增大,作物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物幼苗受铜毒害的表观现象主要是生物量的降低以及根系的发育受阻。小麦和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都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作物幼苗的根系在外源铜存在时受到的伤害最大,主要表现为:铜浓度增大时,小麦和玉米幼苗根系的长度、根系的表面积、根系的体积都缩小了。外源铜的存在也引起了作物幼苗体内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小麦和玉米叶片和根系的相对膜透性和MDA含量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小麦和玉米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小麦和玉米叶片和根系的铜含量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根系的铜含量显著高于叶片的铜含量。铜能引起作物幼苗根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膜电位的去极化程度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膜电位发生改变的时间随铜浓度的增加而缩短。 (2)钙的加入对于缓解铜对作物幼苗造成的伤害有一定的作用。钙能提高小麦和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使小麦和玉米幼苗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以及根系体积加大,同时也能通过对小麦和玉米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缓解铜的毒害作用:降低了小麦和玉米幼苗植株对铜的吸收量,降低小麦和玉米幼苗叶片和根系的相对膜透性和MDA的含量,提高了小麦和玉米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 (3)缺铁条件下,小麦和玉米幼苗吸收铜的量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小麦和玉米幼苗根系铜含量和积累量显著高于地上部铜含量和积累量;无机铜是最容易被小麦和玉米幼苗吸收的形态,而且向地上部的转运也最多。EDTA-铜最不易被吸收,向地上部的转移也少;有机络合铜被吸收的总量较大,但多积累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很小,在有机络合铜中,EDTA络合铜被吸收的量最少,但在体内向地上部的相对转运比例最大。 (4)供铁的小麦和玉米幼苗植株对铁的吸收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无论在低铜还是高铜供应条件下,铁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浓度总是根部高于地上部:介质中不同形态铜的存在对小麦幼苗吸收铁存在一定影响,有机形态铜处理时铁容易被作物幼苗吸收,而无机铜处理时铁被作物幼苗吸收的较少,并且无论供应无机铜还是有机铜,铁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浓度总是根部高于地上部。 (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加铁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进入植物体内的铜量,并使已进入植物根系的铜更多地分布在根部,从而减少了地上部铜的含量,减小了铜对作物幼苗的毒害;有机酸一铜络合物的形成对外源铜的吸收有促进作用,但所吸收的铜主要累积在作物根部,说明有机酸络合铜不利于铜向地上部的转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