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管紧张素Ⅱ和神经生长因子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6h】

血管紧张素Ⅱ和神经生长因子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和糖尿病性ED大鼠模型的筛选

第二部分糖尿病性ED大鼠外周血和阴茎海绵体中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的变化研究

第三部分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性ED模型大鼠的研究

第四部分糖尿病性ED大鼠阴茎海绵体神经生长因子变化研究

第五部分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ED模型大鼠的研究

全文总结

全文参考文献

附:文献综述

已发表论著

在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情况

缩略词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II(AngII)及其受体、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雄性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ED)大鼠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糖尿病性ED发病中的作用,并尝试用AngII受体拮抗剂(ARB)和NGF分别治疗糖尿病性ED,同时观察其对勃起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从血管和神经两个角度探索糖尿病性ED的发病机制。 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APO颈后皮下注射,筛选糖尿病性ED大鼠模型。放免法测定正常组、糖尿病组、糖尿病ED组大鼠下腔静脉、阴茎组织中AngII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正常组、糖尿病组、糖尿病ED组大鼠阴茎组织中ATlR的分布变化。糖尿病组大鼠模型建立后即用Ang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灌胃8周,并与未治疗组和螺内酯(spironolactone)组对照,观察各组的勃起率和电刺激海绵体神经下的ICP值。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正常组和糖尿病性ED组大鼠阴茎海绵体中NGF的mRNA和蛋白含量。用外源性NGF腹腔注射法治疗糖尿病性ED模型大鼠8周,并用正常组和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电刺激海绵体神经测定ICP值,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阴茎海绵体中nNOS神经纤维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液和海绵体组织及糖尿病性ED组血液中AngII水平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性ED组阴茎组织中AngII水平显著升高(P<0.001);各组大鼠阴茎组织AngII受体分布随AngII增高而降低。而使用缬沙坦治疗8周后,与不治疗组和螺内酯组对比,前者的勃起率和海绵体内压均有明显的增加。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性ED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NGF的mRNA表达增加,蛋白含量增加。与DED组相比,NGF组、RI组、NGF+RI组ICP水平显著升高(P<0.05);NGF组、RI组、NGF+RI组阴茎组织中nNOS阳性神经纤维水平显著升高(P<0.05)。 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l、糖尿病大鼠在饲养一段时间后体内及阴茎局部的血管紧张素II升高;2、阴茎局部组织可能存在自身独立的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3、阴茎海绵体主要分布血管紧张素II的1型受体,ATl受体主要分布在阴茎血管内皮及平滑肌、海绵体平滑肌和尿道周围;4、相对于血管紧张素II的增高,其阴茎局部受体的分布表现为下降趋势;5、血管紧张素II在糖尿病性ED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6、应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病理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ED;7、糖尿病大鼠在早期和晚期阴茎局部的神经生长因子含量均升高;8、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ED,能明显改善其勃起功能;9、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ED,能明显增加阴茎海绵体nNOS神经纤维含量;10、神经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协同治疗糖尿病性ED,有协同作用;11、神经生长因子的异常变化在糖尿病性ED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12、血管紧张素Ⅱ和神经生长因子均在糖尿病性ED大鼠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3、糖尿病性ED的发病机制是由多因素构成,至少存在血管和神经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