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伦理分析
【6h】

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伦理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可能风险

(一)个人、社会个人与社会关系

(二)个人与社会关系和谐因子的增长

(三)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可能风险

1.个人对社会的可能危害

2.社会对个人的可能侵害

第二章、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伦理范式选择

(一)个人本位伦理范式

1.涵义

2.缘起

3.理论局限

(二)社会本位伦理范式

1.涵义

2.缘起

3.理论局限

(三)马克思主义和谐共生伦理范式

1.涵义

2.缘起

3.马克思主义和谐共生论理范式的理论架构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和谐共生伦理范式的当代中国建构

(一)建构精神:“以人为本”

(二)建构原则: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根本一致

(三)建构方法:个人与社会互动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拓宽了个人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提升了人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增强了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构建其内在和谐与安宁秩序的能力,进而为二者关系在更高层面和谐的价值诉求提供了强大物质保证。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逻辑中还隐含了增大个人与社会之间内在张力、加剧二者矛盾不断升级的可能风险。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解读、调适、规范个人与社会关系,化解潜在的可能性风险,顺利实现二者关系在更高层面和谐的价值诉求,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 本论文以伦理学为视角,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指出“和谐共生”为消解个人与社会之间可能风险的理想伦理范式。笔者主张,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大力宣传个人、国家、集体利益的根本一致原则,倡导个人与社会互动合作的行为方式,积极促成“和谐共生”伦理范式的当代中国建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