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朱谦之的文化形态学
【6h】

试论朱谦之的文化形态学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综述

(二)本文结构

一、文化形态学概述

(一)文化形态学之西方源流

(二)文化形态学在中国的传播

二、朱谦之的文化形态学(一):己他关系

(一)己他关系的界定

(二)前艺术期——对“自我”的反观

(三)艺术期——对“他者”的包容

三、朱谦之的文化形态学(二):文化与文明

(一)斯宾格勒的“文化文明对立”论

(二)汤因比的“文化文明通义”论

(三)朱谦之的“文明产出新文化”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面对中国文化在近代遭遇的危机,在对斯宾格勒与汤因比文化形态学批判地吸收基础上,朱谦之建立了自身的文化形态学体系,从而在理论上处理了中国文化命运及其未来形态的问题。本文将朱谦之的文化形态学分为“己他关系”和“文化与文明”两个部分进行研究:
  首先,就“己他关系”而言,朱谦之在运用斯宾格勒“观相”法之整体“俯瞰”和同源“类比”过程中,综合改造了黑格尔的“三段论”和孔德的“三阶段法则”,形成了他的“文化四形态”,将文化分为宗教、哲学、科学、艺术四种形态,其中除了艺术作为世界文化的综合协调之外,其余三种文化形态分别对应印度(宗教)、中国(哲学)、西方(科学)。此三种文化形态在各自纵向文化发展过程中,经过“己文化”与“他文化”的独立、传播、渐趋融合,最后殊途同归地趋向艺术文化时期,而此时的艺术文化则包容了前三种文化形态,由此达到文化的“和而不同”。
  其次,朱谦之运用文化形态学的方法,对文化与文明及其关系进行层层剖析,论证了中国文化不但现在没有“僵死”,而且将来也不会灭绝,中国文化具有绵延的文化时间和广阔的文化空间。他认为,“古而不亡,老而不死”的中国文化终将复兴,并且,在经历科学文明的洗礼后更会迸发出非凡的创造性,再次绽放出灿烂辉煌的生命力。
  朱谦之文化形态学指向的是中国文化形态的自我更新,他以为中国文化通过自觉、主动地融摄西方文明而可向一更高形态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