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茅根炭品的止血机理及质量标准研究
【6h】

白茅根炭品的止血机理及质量标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历史沿革和现代文献研究

第一节 白茅根饮片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

第二节 白茅根现代研究概况

第三章 中药炭药止血机理的研究进展

第四章 茅根炭饮片炮制工艺研究

第五章 茅根炭的止血机理研究

第一节 药效学筛选实验

第二节 白茅根炒炭前后鞣质含量的比较

第三节 白茅根炒炭前后吸附力的比较

第六章 茅根炭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第七章 饮片指纹图谱研究

附 图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本论文以茅根炭为对象,研究了茅根炭的止血机理及质量标准研究。通过药效学筛选实验,初步认为茅根炭的乙酸乙酯部位及鞣质部位为茅根炭的止血活性部位。在白茅根饮片的初步炮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白茅根饮片的炮制工艺的中试研究,最终确定了茅根炭品的最佳炮制工艺。结合药效学筛选实验结果,我们将鞣质含量作为茅根炭质量的控制指标。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内容:即文献研究、饮片炮制工艺研究、止血机理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及指纹图谱研究。各部分研究内容如下:
   1、文献研究
   1.1炮制历史沿革:研究白茅根饮片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变化轨迹及前人的炮制原始意图,为开展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1.2现代文献研究:综合评价分析白茅根饮片炮制品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现代研究文献,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提供了基础。
   2、中药炭药止血机理的研究进展
   在中药炭药止血机理研究方面,古代根据五行理论提出了“以黑胜红,红见黑则止”理论;现代通过运用药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认为炭化后药物中某些成分发生了变化,促进血液凝固过程及抗纤维蛋白溶解过程,降低血管通透性和加强血管的收缩反应,从而缩短了出血和凝血时间,达到止血的目的。而且中药炒炭的止血机理比较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
   3、饮片炮制工艺的研究
   在实验室等初步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中试工艺验证,最终确定白茅根炭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为280℃,炒制4min。
   4、止血机理研究
   4.1药效学筛选实验研究
   通过以小鼠的止血及凝血时间为筛选指标对白茅根、茅根炭及茅根炭各部位等样品进行筛选,我们确定了白茅根炭的乙酸乙酯部位及其鞣质部位为茅根炭的止血活性部位。
   4.2炒炭前后鞣质含量变化的比较研究
   通过对炮制前后鞣质含量的变化研究,发现炮制后十批中试炭品的鞣质含量最高增幅高达155.50%。由于鞣质是一类止血活性物质,为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4.3炒炭前后吸附力变化的比较研究
   炒炭后茅根炭的吸附力是生品吸附力的102.1%,炭素的增加对茅根炭在止血作用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5、质量标准研究
   按照中国药典收载的测定法对10个批次中试的白茅根炭饮片进行了水分测定,规定各饮片的水分不得过5%;对10批次中试的茅根炭饮片进行了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规定白茅根炭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
   结合药效学研究结果,我们将总鞣质含量作为白茅根炭的控制指标,由于产地、采收期的不同,我们将白茅根炭中鞣质含量的控制指标暂定为不得少于0.2%。
   6、指纹图谱
   采用HPLC法对饮片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以期对其进行全面质量控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