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系杂交稻株型的区域特征研究
【6h】

两系杂交稻株型的区域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3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材料及方法

2.1田间试验设计

2.1.1试验点设置及其气候概况

2.1.2供试品种和试验设计

2.1.3株型观测方法

2.2气象资料来源

2.3分析方法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株型因素的区域差异与关联性分析

3.1.1株型因素的区域差异

3.1.2株型因素的关联性分析

3.2株型因素的方差分析

3.3株型因素气象模型的建立

3.3.1气象因子的选取

3.3.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建立

3.3.3株型因素气象模型的建立

3.4南方稻区株型因素的区域特征分析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4.1主要结论

4.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两系杂交稻株型因素的区域特征,对掌握环境条件影响株型的规律,充分发挥超高产水稻品种的株型优势,合理构架超高产群体结构,不断提高水稻单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研究以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为供试品种,在南方稻区8个试验点开展株型地理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水稻株型的区域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 (1)主要株型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研究表明,株高随纬度降低而变矮的趋势比较明显;南片株高存在早稻比晚稻高的规律。剑叶长度与株高变化趋势相同,倒3叶长度区域差异不明显,由此导致倒3叶长度比剑叶长度的增加存在由南向北减少的趋势。与叶长相反,剑叶宽度的区域差异不明显,而倒3叶宽度区域性差异明显,表现为南宽北窄,由此导致倒3叶宽度比剑叶宽度的减少存在着由南向北增加的趋势。叶宽减少和叶长增加的趋势体现了植被冠层对光的截获具有互补关系。南片叶角明显偏大,在双季稻区,早稻的平均叶角比晚稻约大10%。叶卷曲度有明显的自南向北减小的趋势,早、晚稻之间的差异也较明显。叶间距南短北长;早、晚季稻之间也有早稻比晚稻长的趋势。 (2)对冠层结构有明显影响的6项株型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孕穗和抽穗期,冠层上部3张功能叶之间的叶长、叶宽、叶角和叶卷曲度在相邻叶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关联;倒3叶长度与叶宽存在极显著正向关联;剑叶长度与叶卷曲度之间存在负向关联;叶角与叶卷曲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关联;株高与仅与第二叶间距存在显著关联。 (3)通过对不同区域株型因素特征值的季节、年份、地区的方差分析表明,区域不同对叶长、叶宽、叶卷曲度影响的达到极显著水平,对株高、叶角、叶间距的F测验都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地区之间的环境差异是造成两优培九株型变异的主要原因。 (4)利用株型因素的测定数据及其气象资料,采用滑动相关普查方法选择气象因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各株型因素的气象统计模型。 (5)利用各株型因素的气象统计模型,计算了我国南方不同稻区各站的株型因素值,并在此基础上用各区域的统计特征值分析了气象条件对两优培九株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较高、纬度较低的云贵高原单季稻区株高偏矮、叶长偏短、叶宽偏宽、叶间距偏大;东部海拔较低、纬度较高的长江流域单季稻区则叶角偏小。

著录项

  • 作者

    张富存;

  •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学科 应用气象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寿东,姚克敏;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稻;
  • 关键词

    杂交稻; 株型因素; 区域特征; 气象模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