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品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6h】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品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写与专用名词表

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前言

上篇 文献综述:第一章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

上篇 文献综述:第二章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上的应用

下篇 研究论文:第一章黄瓜品种‘春玉’RAPD指纹图谱分析

下篇 研究论文:第二章黄瓜品种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下篇 研究论文:第三章多种分子标记对黄瓜遗传差异分析的比较

全文结论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基于RAPD和AFLP技术,开展了设施专用黄瓜新品种‘春玉’和‘沪2’的指纹图谱构建与分析研究,筛选出‘春玉’的RAPD和AFLP特异性条带及‘沪2’AFLP特异带,为新品种专利保护提供了分子证据。同时,采用RAPD、ISSR和AFLP三种分子标记,对10份不同生态型的黄瓜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为黄瓜育种实践提供了有益信息。主要研究结果有: 1.黄瓜品种‘春玉’RAPD指纹图谱的构建 从30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的26个引物,对‘春玉’等21份材料进行了扩增。26个引物共在173个位点扩增出条带,多态性位点80个,多态性比例为46.24%,谱带大小在100~1500bp之间。‘春玉’在引物E13约400bp处出现特异缺失条带,可作为春玉的特征性指纹图谱。选用不同的引物进行组合(AJ15,X1,X3,E6)可以鉴别出所有供试材料。同时应用MEGA软件,根据RAPD标记相似系数,进行LIPGMA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在相似系数0.676处分为3个组群,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 2.黄瓜品种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采用AFLP技术,从32对引物中筛选出5对带型分布均匀、多态性丰富且分辨能力强的引物(E+TA/M+CTC、E+TC/M+CTA、E+TT/M+CTG、E+AG/M+CAT、E+AG/M+CAG),对两个新育成的设施专用黄瓜品种‘春玉’和‘沪2’的AFLP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5对引物共在282个位点上扩增出条带,多态性位点21个,占总扩增位点7.45%。计算出两品种的遗传相似值为0.926,遗传距离为0.074,说明两者虽然亲缘关系较近,但仍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从而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区分这两个黄瓜品种。这对应用AFLP技术鉴定亲缘关系较近、形态特征相似的黄瓜品种提供了依据。 3.黄瓜ISSR-PCR体系的优化 对黄瓜ISSR扩增体系中的Mg<'2+>浓度、dNTPs浓度和Taq酶浓度三个关键因素进 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黄瓜叶片ISSR扩增的最佳体系(总体积20μl)包括10×PCRBuffer 2 μL、Mg<'2+>2.5 mM、dNTPs 0.2 mM、引物0.5 uM、模板DNA 50 ng、Taq聚合酶1.5 U。并对获得的体系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体系能够应用于相关的分子实验。4.综合应用RAPD、ISSR和AFLP技术分析黄瓜品种遗传差异综合应用RAPD、ISSR和AFLP三种分子标记对黄瓜品种遗传差异进行检测,在供试的10份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21个,ISSR引物16个,AFLP引物6对,其多态性条带分别为48,32和140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最高的是AFLP(49.30%),其次是RAPD(32.32%)和ISSR(32.70%)。研究还发现AFLP具有最高的多态信息量(0.48),RAPD和ISSR同为(0.17)。三种标记所得遗传相似性矩阵相关性达显著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