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有效的政府治理:基于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视角的分析
【6h】

有效的政府治理:基于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视角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有效的政府治理与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相关理论阐释

2.1 有效的政府治理的相关理论阐释

2.1.1 政府治理与有效的政府治理的定义

2.1.2 有效的政府治理的内容

2.1.3 有效的政府治理的标准

2.2 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相关理论阐释

2.2.1 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定义

2.2.2 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内容

2.2.3 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具体形式

2.3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与有效的政府治理的相关性分析

2.3.1 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基本保障

2.3.2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是有效的政府治理的必然选择

第3章 现行行政管理方式对有效的政府治理的效应分析

3.1 现行行政管理方式对有效的政府治理的积极效应

3.1.1 保证政府治理的正常运转

3.1.2 丰富政府治理理论的内涵

3.1.3 反推政府治理的转型升级

3.2 现行行政管理方式对有效的政府治理的负面效应

3.2.1 忽视相对人的主体性,钳制政府治理的发挥

3.2.2 抑制创新动机,阻碍政府治理方法的改进

3.2.3 行政关系和秩序单一化,制约政府治理长远发展

3.3 现行行政管理方式对有效的政府治理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

3.3.1 难以完整契合有效的政府治理要求

3.3.2 无法全面体现有效的政府治理内容

3.3.3 不能及时跟踪有效的政府治理变迁

第4章 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推动有效的政府治理的路径分析

4.1 行政决策方式创新

4.1.1 行政决策法治化

4.1.2 行政决策民主化

4.1.3 行政决策科学化

4.2 行政执法方式创新

4.2.1 法治先行,依法行政

4.2.2 公民参与,民主行政

4.2.3 明确工作,责任督政

4.3 行政运行方式创新

4.3.1 实现多主体治理创新

4.3.2 加快多个领域管理方式创新

4.3.3 优化治理流程

4.4 行政监督方式创新

4.4.1 完善行政监督运行主体

4.4.2 健全行政监督运行程序

4.4.3 规范行政监督运行手段

4.5 行政管制方式创新

4.5.1 借鉴解决市场失灵的方式来解决政府失灵

4.5.2 政府监督市场与市场监督政府并用

4.5.3 管制者与被管制者的角色交替互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有效的政府治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有助于权力政府向法治政府的转变、有助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有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新形势下,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显然已无法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面对日趋复杂的治理环境,研究有效的政府治理与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相关理论,有助于理解有效的政府治理的含义、内容、标准,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定义、内容和具体形式,把握有效的政府治理与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相关性。现行的行政管理方式对促进政府治理的正常运转,丰富政府治理理论的内涵,反推政府治理的转型升级,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是,也暴露出了忽视相对人的主体性,钳制政府治理的发挥;抑制创新动机,阻碍政府治理方法改进;行政关系和秩序的单一化,制约政府治理的长远发展等弊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难以完整契合有效的政府治理要求,无法全面体现有效的政府治理内容,不能及时跟踪有效的政府治理变迁等。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得以进一步提升,但离高效政府的治理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创新行政决策方式,实现行政决策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实现依法行政、民主行政、责任督政;创新行政运行方式,实现多主体治理创新、多领域管理方式创新、优化治理流程;创新行政监督方式,完善行政监督运行主体、健全行政监督运行程序、规范行政监督运行手段;创新行政管制方式,借鉴解决市场失灵的方式来解决政府失灵、政府监督市场与市场监督政府并用、管制者与被管制者的角色交替互换,保障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