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人大代表质询权保障
【6h】

论人大代表质询权保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人大代表质询权概述

1.1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理论背景及其概念

1.1.1 质询权的理论背景

1.1.2 质询权的概念

1.2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性质与功能

1.2.1 质询权的性质

1.2.2 质询权的功能

1.3 人大代表质询权运行机理

1.3.1 质询权的主体

1.3.2 质询权的内容

1.3.3 质询权的对象

1.3.4 质询权的行使程序

第二章 人大代表质询权之困境及成因

2.1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困境

2.1.1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制度困境

2.1.2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实践困境

2.2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困境成因

2.2.1 代表结构的失调

2.2.2 政治理性的缺失

2.2.3 质询规则的缺陷

第三章 人大代表质询权保障之路径选择

3.1 质询权保障的立法完善

3.1.1 完善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实体性法律规定

3.1.2 完善人大代表质询权的程序性法律规定

3.2 质询权保障的配套制度跟进

3.2.1 提高政治理性认识

3.2.2 改革人大代表制度

3.2.3 完善其他制度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我国人大代表制度的历史上,质询案是非常少见的。根据统计,全国人大历史上也只发生过两次质询,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出现过质询案。相反地方在进入21世纪后倒是有不少质询案出现,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按理来讲,人大作为我国理论上的权力核心应当要有频繁且高质量的质询活动出现才是,然而,质询活动似乎在我国近乎休眠,人大代表的质询权几乎没有保障。
  随着党的十八大和两会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完善逐渐受到重视,理顺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优化人大代表结构,以及人大代表权利的保障的实现有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希望。十八大发布的报告中对实现人大代表的主体地位以及保障人大代表的权利在方式和手段上提出具体的要求。本文着重研究人大代表质询权的保障问题,期望能对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第一章作为整篇论文的正式开端,主要论述并解决人大代表质询权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包括人大代表质询权形成的相关背景、理论支持及法律依据;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内涵和外延;人大代表质询权的运行机理。以此,明确论述语境,圈定研究范围,为后面展开讨论构建平台。
  第二章分析整个质询权行使的困境与成因,毋庸讳言,我国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实现状况并不乐观,当然,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较,进步自然也有。然而,其固有的问题亦是不可回避。本章继第一章研究人大代表质询权基本理论之后,从静态观察切入动态观察,就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困境及其成因展开分析,一般来讲,如果质询制度良好运行,也就意味着人大代表质询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因此,这里论述人大代表质询权的保障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就促进制度本身设计完善的正面保障,另一层是对人大代表本身进行改革和监督的反面敦促。相应的保障困境和原因分析亦是从综合这两层展开讨论。
  最后一章主要讨论在界定清楚人大代表质询权概念、运行机理,以及梳理了目前人大代表质询权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了其内在原因之后,通过借鉴西方国家质询制度相关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人大代表质询权保障的路径,以期提出一些有益见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