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赛珍珠与萧红作品中的中国农民形象比较
【6h】

赛珍珠与萧红作品中的中国农民形象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萧红与赛珍珠的生活体验对创作的影响

1.1异国修辞与国人视角

1.2成长的裂痕

1.2.1悲苦人生与悲剧意识

1.2.2战斗精神与悲剧美学理念

2.赛珍珠与萧红笔下的中国农民形象

2.1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形象

2.1.1对生命的执着和敬仰

2.1.2群体精神的匮乏

2.1.3对土地的强烈依赖

2.1.4女性:男性的附庸

2.2萧红作品中的中国农民

2.2.1生死等齐的观念

2.2.2人不如物的生命价值

2.2.3妇女:生的悲苦、死的解脱

3.赛珍珠与萧红的类同与差异

3.1相似的情感体验与共通的农民形象

3.1.1农民与土地的依赖

3.1.2生命与精神的反差

3.1.3卑微与悲惨的女性

3.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3.2.1情感状态:怜悯式同情与深沉的爱

3.2.2写作目的:人道主义的启蒙与揭示国民性

3.2.3女性视角:坚守和超越

3.3差异产生的根源

3.3.1文化背景与信仰的差异

3.3.2隐含的接受者的差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代中国政权混乱、军阀混战,人们尤其是底层的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之中。当时有两位女性作家同时把关注的眼光投向了最能代表中国人民生存状态的农民身上,她们捕捉到了加于下层民众和劳动者身上最细微的痛苦细节,都醉心于乡土文学创作,深入体察故土民情,关注女性生存,她们就是来自美国的赛珍珠和中国的萧红。然而,毕竟两位女性作家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样是揭示中国最底层民众的生活,赛珍珠的作品充满了对所写情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一种深深的哀怜之情,文章的基调往往是平淡的叙事色彩,透露出淡淡的爱和淡淡的无奈般的同情。而萧红则是深入到国民心灵的骨髓,勾勒出他们的精神与脉络。如果说赛珍珠对于农民的情感是“哀其不幸”,萧红则有些“怒其不争”了。 本文意图从作家生平对创作的影响入手,进而通过比较赛珍珠笔下的农民形象和萧红笔下的农民形象,分析类同与差异之处,最后从情感状态、文化背景、信仰等因素着手探讨差异产生的根源。第一部分:个人经历对萧红与赛珍珠的影响,萧红的成长经历给她的作品带来了深层的悲剧意识,与鲁迅先生的接触又使她的作品向改造国民性的方向靠拢。而赛珍珠这位“两脚跨东西文化”的作家,既没有完全丛西方文化视角出发,又与中国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她的作品没有类同于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社会集体想像物”,而是对中国农民有着深切的热爱与同情。第二部分:赛珍珠与萧红笔下的中国农民形象,赛珍珠作品中的农民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对生命执着敬仰、对土地极其依赖、群体精神匮乏,只能依附于男人的女性生存意义。萧红笔下的农民形象从三个方面归纳,即农民生死等齐的观念、人不如物的生命价值和作品中农村女性的生存状态。第三部分:分析了赛珍珠与萧红的农民形象的类同与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两位女作家都指出了农民与土地的紧密关系,指出了农民生命的坚强但精神的匮乏,作为女作家,两人也都注意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尽管如此,但是两人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状态和写作目的的不同,相对而言,赛珍珠的作品更能体现对女性主义的超越。究其差异的根源,就在与赛珍珠与萧红的文化背景和信仰存在巨大的差异以及二者作品隐含的接受者的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