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泰乐菌素-阿莫西林联用对猪链球菌体外药效学及MSW的研究
【6h】

泰乐菌素-阿莫西林联用对猪链球菌体外药效学及MSW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目录

1 前言

1.1 猪链球菌及猪链球菌病简介

1.2 突变选择窗

1.2.1 防突变浓度、突变选择窗、选择指数概念

I.2.2 防突变浓度的理论依据

1.2.3 突变选择窗与传统药效理论的区别

1.2.4 防突变浓度的测定方法

1.2.5 防突变浓度的临床意义

1.2.6 突变选择窗与细菌耐药对策

1.2.7 突变选择窗对新药研发的启示

1.2.8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3.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类

1.3.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

1.3.3 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1.3.4 泰乐菌素

1.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4.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

1.4.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

1.4.3 猪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4.4 阿莫西林

1.5 联合用药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

2.1.2 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猪链球菌的体外药效学试验

2.2.2 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猪链球菌敏感株的MPC和MSW研究

2.2.3 联合用药对猪链球菌耐药突变选择株的影响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猪链球菌的体外药效学结果

3.I.1 Kirby-Bauer试验结果

3.1.2 体外最小抑菌浓度和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3.1.3 时间-杀菌曲线结果

3.2 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猪链球菌敏感株MPC和MSW研究结果

3.2.1 体外最小抑菌浓度和MIC99测定结果

3.2.2 防突变浓度和耐药突变窗结果

3.3 联合用药对猪链球菌耐药突变株的影响

3.3.1 耐药突变株体外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3.3.2 药物浓度对恢复生长耐药突变株菌落数的影响

4 讨论

4.1 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猪链球菌的体外药效

4.1.1 Kirby-Bauer试验

4.1.2 体外最小抑菌浓度和联合药敏试验

4.1.3 时间-杀菌曲线

4.2 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猪链球菌敏感株的MPC和MSW研究

4.3 联合用药对猪链球菌耐药突变株的影响

4.3.1 耐药突变株体外最小抑菌浓度

4.3.2 药物浓度对恢复生长耐药突变株菌落数的影响

4.4 耐药基因突变与突变选择窗的关系

5 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引起的猪不同临床诊断类型传染病的总称,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它不仅可引起猪的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心内膜炎、多发性浆膜炎和局部脓肿等症状,同时还可导致生猪从业人员感染和死亡,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抗菌药物在预防和治疗猪链球菌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猪链球菌菌株耐药性日趋严重,尤其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最为严重,而这些药物均为临床上治疗猪链球菌感染的传统有效药物。
   如何防治猪链球菌病已经成为各国养猪业及科研人员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目前,用于治疗猪链球菌病的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是基于最小抑菌浓度的治疗策略。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美国学者Zhao等指出了传统治疗策略中的弊端,提出选用抗菌药物和调整治疗方案应尽量关闭或缩小“突变选择窗”的新理论。本研究基于该理论,研究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联合用药是否具有关闭或缩小“突变选择窗”的作用。
   本试验以从东北三省(黑龙江、辽宁、吉林)猪场采集的100头猪鼻腔棉拭子为样品。通过K-B试验测定了100株猪链球菌对酒石酸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酒石酸泰乐菌素的耐药率为80%;阿莫西林钠的耐药率为0%,其中20%的菌株对酒石酸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钠均敏感,揭示了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对酒石酸泰乐菌素耐性性比较严重,而对阿莫西林钠则相对敏感。
   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作为判断标准,采用微量稀释法和联合药敏试验分别测定了酒石酸泰乐菌素、阿莫西林钠、复方酒石酸泰乐菌素-阿莫西林钠对20株临床分离猪链球菌敏感株的MIC,并计算FIC指数。结果表明两药合用后,除三株猪链球菌FIC>1.0,即联合应用对此三株菌显示无关作用(占15%)外,其余菌株两药联用后较单药的MI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FIC≤1,即联合应用对其余的17株(85%)猪链球菌为相加作用。
   随机选取1株酒石酸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钠联用具有相加作用的猪链球菌菌株D10,通过时间-杀菌曲线证实两药的联合作用。酒石酸泰乐菌素在第0h时,菌落数为5.5log10cfu·mL-1,到第12h时,菌落数为4.3log10cfu·mL-1,只下降了1.2log10cfu·mL-1;阿莫西林钠组菌落数在第12h,菌落数为0,下降了5.5log10cfu·mL-1;而合药组菌落数下降较快,并且在第8h就降为0。酒石酸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钠联合用药组在各时间点菌数减少值大于两单药组菌数减少之和,且在第8小时,酒石酸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钠联合用药组菌数较最有效的单药阿莫西林钠组减少>2log10cfu·mL-1,可认为两药联用为协同作用。
   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酒石酸泰乐菌素、阿莫西林钠、酒石酸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钠联合用药对猪链球菌D10的MIC、MIC99及MPC,结果表明,酒石酸泰乐菌素、阿莫西林钠、酒石酸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钠联合用药对猪链球菌D10的MIC、MIC99、MPC和SI分别为1.62μg·mL-1、0.56μg·mL-1、0.3\0.45μg·mL-1;1.3098μg·mL-1、0.3553μg·mL-1、0.2187\0.32805μg·mL-1;12.8μg·mL-1、1.835μg·mL-1、0.6144\0.9216μg·mL-1;9.77、5.16、2.81。即联用后可使酒石酸泰乐菌素的耐药突变窗缩小3.5倍、阿莫西林钠的耐药突变窗缩小1.8倍。提示酒石酸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钠联用可降低两药单用的MPC,并能缩小两药单用的耐药突变窗。
   通过不同药物浓度对恢复生长耐药突变株菌落数的生长曲线图可知,酒石酸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钠联合用药较单药的平台期短,并且使曲线向左移动,提示酒石酸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钠联合用药可以缩小两药单用的突变选择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