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麻醉方法对食管癌患者术中血清GH、PRL、IL-8及Cor的影响
【6h】

不同麻醉方法对食管癌患者术中血清GH、PRL、IL-8及Cor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麻醉与应激反应

缩略语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手术创伤可导致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强烈的应激反应给机体带来严重代谢和内稳态紊乱。选用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抑制或缓解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则有助于维持内稳态平衡和术后康复。研究麻醉方法及药物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麻醉学者们的热门课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参与了应激反应。血清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白介素8(IL-8)及皮质醇(Cor)被认为是应激反应的良好指标。本研究通过观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清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白介素8(IL-8)及皮质醇(Cor)的动态变化,以及三种麻醉方法对其影响,探讨丌胸手术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及麻醉因素对它的影响,从而寻求一种可减轻应激反应的理想的麻醉方法。 材料和方法 30例ASAI-II级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男24例,女6例,58.72±8.21岁,体重58.95±8.56kg,无内分泌疾病,术前未服用激素类药物,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A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为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C组为全麻联合胸部肋间神经阻滞组。三组病人均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全麻诱导和维持,咪唑安定0.1-0.15mg·kg-1、异丙酚1-2mg·kg-1、芬太尼4-5ug·kg-1、琥珀胆碱1-1.5mg·kg-1静脉诱导,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PETC02维持在30-35mmHg之间。采用微量注射泵以4-6mg·kg-1·h-1的速度连续输注异丙酚和按需静脉注射注射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B组在麻醉诱导前经T4-5或者T5-6间隙硬膜外穿刺,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试验量5ml,5分钟后追加5-8ml,使麻醉平面维持T2-T9,后4-6ml·h-1追加。C组:0.375%罗哌卡因阻滞拟为切口的肋间及其上、下肋间的肋间神经,平头针针刺测皮肤痛觉,阻滞效果满意者(否则该病例排除)行全麻诱导。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切皮前(T2)、手术30分钟(T3),手术1小时(T4)、手术2小时(T5)抽取中心静脉血,连续监测并记录(每3分钟一次)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监测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和呼气术二氧化碳分压(PETC02),记录术中出血量、液体出入量、手术时间、药物用量等。所采血样分别送检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白介素一8(IL-8)及皮质醇(Cor)。 所有数据均用(x-)±s表示,采用SPSSIO.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rO.05为差异有显著性。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均采用q检验,P<O.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三组病人术中一般情况比较: 术中输液量B>A、C(P<O.01);芬太尼用量A>B>C(P<O.01);维库溴铵用量BC(P<O.05)。 (2)三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比较: A组中MAP或HR增加的事件明显多于B组和C组(P<O.05);B组中MAP或HR降低的事件明显多于A组和C组(P<O.05)。三组均未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 (3)A、B、C三组病人术中血清PRL含量变化: 三组病人血清PRL含量从T1时间点开始随着麻醉和手术的进行逐渐升高,在T3时间点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 组内比较:三组PRL血清含量T2、T3、T4、T5时间点均高于T。时间点,即T2、3、4、5>T1(P<O.01)。B组T3>T2(P<O.05),T3>T5(P<O.01),T4>T5(P<O.05)。组间比较:T2时间点,PRL血清含量:A组>B组(P<O.05),即AT2>BT2(P<O.05)。(4)A、B、C三组病人术中血清GH含量变化: 三组病人血清GH含量从T1时间点开始随着麻醉和手术的进行逐渐升高,在T4时间点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 组内比较:A组GH血清含量T3、T4、T5时间点均高于T1、T2时间点,即T3、4、5>T1、2(PT5>T3(PT1、2(PT5(PT1、2(PB组、C组,即AT3>BT3、CT3(PBT3(PBT4、CT4(PBT4(PBT5、CT5(PBT5(P(O.01)。 (5)A、B、C三组病人术中血清IL-8含量变化: 三组病人血清IL-8含量从T1时间点开始随着麻醉和手术的进行无逐渐升高。 组内比较:B、C两组IL-8血清含量T2、T3、T4、T5时间点均低于T1时间点,即T2、3、4、5O.05) 组间比较:T2时间点,IL-8血清含量A组>B组,即AT2>BT2(PCT2(PBT4(PBT5(PC组,即AT3>CT3(P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