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燕云地区辽金墓葬研究
【6h】

燕云地区辽金墓葬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燕云地区辽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辽金墓葬族属的判定

第四节 创新点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燕云地区辽金墓葬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墓葬类型

第二节 墓葬装饰

第三节 随葬品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墓葬装饰所反映的辽金燕云居民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

第一节 墓葬装饰所反映的燕云地区辽金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二节 墓葬装饰所反映的儒释道并行的精神世界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随葬品所反映的燕云地区的社会变迁

第二节 殓葬方式所体现的燕云地区族群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第三节 碑志所见辽、金政权统治下燕云地区的社会与政治面貌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A 墓葬形制统计表

表A1 砖室墓统计表

表A2 砖石混筑墓统计表

表A3 石室墓统计表

表A4 土坑墓统计表

附表B 出土碑志统计表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燕云地区(即今天的北京周围、河北东北部和以宣化为中心的地区以及山西北部以大同为中心的地区)位于农耕与畜牧两大经济生产区域之间,自战国秦汉时期始,就一直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融合地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辽金两代,燕云地区处于北方契丹族和女真族文化因素与中原地区汉文化因素交汇的区域,在保留当地风俗传统、吸收毗邻地区文化和政治形势变迁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其墓葬亦体现出独特的面貌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现发现并刊布的燕云地区辽金墓葬约296余座,为研究辽金时期该地区墓葬的整体面貌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提供了生动、可靠的实物依据。本文在全面搜集燕云地区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拟对从辽至金这一连续的时间段内燕云地区墓葬的整体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古学分析,综合运用墓葬装饰、随葬品及殓葬方式等资料,并结合文献史料,对燕云地区辽金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以及政治形势、等级观念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期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从地理范围和时间范围两个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全面收集相关考古发掘资料,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本论题的研究情况,概括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评述;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墓葬族属的判定问题进行了说明;阐明本文的创新点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根据已收集到的燕云地区辽金时期的墓葬资料,以纪年墓葬为标尺,系统梳理并分析了燕云地区辽金墓葬的类型、墓葬装饰和随葬品等内容。墓葬形制多样,可分为砖室墓、砖石混筑墓、石室墓和土坑墓四类,并呈现从辽代以圆形单室砖墓为主流,逐渐向金代土坑石椁墓的盛行过渡的趋势。墓葬装饰类型丰富,有砖雕、壁画和石刻画像等;随葬品多样,陶瓷器数量最多。燕云地区辽金墓葬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总体上呈现出对汉文化的承袭并兼具本民族特色的风格特征。
  第三章对燕云地区保存状况较好的辽金墓葬的装饰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分析,运用“图像证史”的方法,考察装饰的空间布局,并结合文献记载,对墓葬装饰所反映的辽金时期燕云居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进行探究。备茶图、启门图和散乐图生动地描摹出富有世俗生活气息的居家生活场景,一方面反映出燕云汉地居民受到中原唐宋传统风习的强烈影响,另一方面体现了蕃汉交融背景下胡族文化因素的注入,给燕云地区的社会生活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世俗气息浓烈;墓葬壁画中表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式与服装、多样化的饮食以及出行场景体现了辽金时期燕云地区胡汉文化混融状态下的生活面貌;孝义图、备经图和莲花藻井与三教会棋图则是燕云地区辽金时期儒、释、道并行的历史事实在墓葬中的真实再现。燕云地区辽金墓葬装饰所体现的胡汉文化高度混融的面貌,与燕云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时的政治形势、统治政策密不可分。
  第四章对燕云地区辽金墓葬的随葬品、殓葬方式及出土碑志等进行进一步研究,深入探析其所反映的燕云地区辽金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讯息。随葬品方面,燕云地区墓葬中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器物的逐渐减少,体现出汉族定居文化的强烈影响;而瓷器的来源和种类反映出政治形势的变迁。殓葬方式中铜丝网络体现出契丹民族的原始丧葬观念和等级意识,而燕云地区广泛流行的火葬则是多元文化混融及政治环境影响的产物。通过对燕云地区辽金碑志资料的梳理与分析,一方面揭示出燕云地区不同族属之间婚姻的兼容性与差异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辽金统治者的正统地位与对汉族官员的既拉拢又不信任的政治态度,燕云汉人亦由此产生诡随和避世的心态。
  第五章为结语,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出三个方面的认识。概括了不同民族间频繁、多维的融合互动对燕云地区文化特征的形成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对历史传统和政治、经济等环境对辽金燕云地区文化面貌的影响进行了阐释,并强调了等级观念在辽金社会的广泛存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