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寻迹与思考
【6h】

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寻迹与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关于中国山水画

第二章山水画笔墨语言

第一节早期语汇与用笔的变化

第二节皴法的建立与王维“破墨法”

第三节自然山水是山水画语言产生的源泉

第四节笔墨的内涵

(一)笔墨概说

(二)用笔用墨

(三)笔墨关系

第三章笔墨语言的发展

第一节宋元的高峰

第二节明代笔墨语言的集大成者:董其昌

第三节清代具有独创性的大师

第四节黄宾虹和李可染

第四章探索当代语境下的笔墨语言

第一节对传统笔墨与精神的继承

第二节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第三节时代文化的影响与观照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笔墨语言作为中国画的表述方式与呈现形态,在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中表现的更为明确,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历史中的主流包含了笔墨语言的各种操作技法与审美规范。画家的任务是要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而创“新”必先知“旧”,只有对“旧”有了彻底的“懂”才有可能真正的探索如“新”。 本文以“史”为线着重论述与阐释山水画笔墨语言在历代大师从“景”到“境”的营造过程中它的形(形成及形态呈现)与质(本质属性及审美价值)的演化过程,以此来启迪我们更好的探索当代语境下的笔墨语言。 第一章从山水画的兴起开始来观照中华先民远古的山水自然意识,以及汉画像砖及敦煌壁画等石窟艺术中的山水雏形。顾恺之、王微、宗炳等人都与山水画的独立成科密不可分,这些人物的创作活动与理论著述在老庄思想日益盛行的时代作用下共同推动了山水画的独立,为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发展与壮大奠定了形式框架与理论基础。 第二章就早期山水画的表现技法论述笔墨语言的产生与“用笔”这一中国画具有特殊含义的语汇间的关系。以笔墨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皴法”的建立来看艺术创作活动中人对客观自然世界的主观把握与抽象归纳。这是人对自然精神审美的物化。“墨法”的出现更加推动和扩大了笔墨语言的表现力与形态范畴。在“笔”与“墨”既独立又密不可分的语言体系中,中国人找到了与自然山水结合的最佳表述方式,并且由此并行建立起一整套以“披麻皴”和“斧劈皴”为代表的表现南北方不同地质的皴法体系。对笔墨本身在形态呈现与审美价值上的体认不仅包含了用笔用墨的技法总结同时含有作为笔墨关系的语言结构规律。这些都体现在前人的实践经验总结之中,由此也形成了笔墨语言自身的审美规范,它启迪着后世对它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章由具体的人物个案入手力图深入到典型图式的内部来阐述笔墨语言的发展。笔墨语言的表现力在宋元时期达到了它的高峰,宋代以董源、范宽、李唐为代表的大师各自建立起了恰如其分的严谨缜密而不失丰富的表现语汇,宋代“体物精微”力求“图真”。元代以“元四家”为首“以书入画”大大增强了笔墨语言的主观能动性,使笔墨的抽象美摆脱了体物的羁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元人“尚意”追求“不似之似”。明代的董其昌在复古主义的倾向下,极力的追求笔墨韵味力图集其大成,他以用墨取胜,清纯雅正,“毫无渣滓”。清代以“四僧”之一石涛和龚贤为例来认识笔墨语言的独创性所具有的跨越历史的个性魅力。黄宾虹对“笔墨”语言的创造性实践让人看到了笔墨语言所蕴含的无限的活力和能量,集中体现在他的“五笔七墨”说和对“浑厚华滋”的笔墨内美的追求上。李可染的笔墨语言显示了笔墨的包容性和自我转化的价值确立,显示了笔墨语言探索领域的广阔空间,他开启了现代山水画的大门。 最后一章落脚点是探索当代语境下的笔墨语言,当代人不乏“创新”意识,而恰恰如今很多人缺乏对笔墨语言的基本修养,艺术创作的价值体现之一就是要建立个性鲜明的语言与图式,我们不妨从对传统笔墨与精神的继承、师造化和对时代文化的吸收上不断努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