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玉米籽粒发育与籽粒小穗柄卸载关系的研究
【6h】

玉米籽粒发育与籽粒小穗柄卸载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玉米“源—库—流”关系的研究

1.1.1源与库的研究

1.1.2流的研究

1.2籽粒发育状况研究

1.2.1籽粒形态与物质积累的研究进展

1.2.2籽粒发育相关酶的动态变化

1.3“种子杯技术”或“空种皮”技术的应用

1.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田间管理与调查

2.1.1供试材料与土壤状况

2.1.2试验安排与田间管理

2.2田间取样与测定方法

2.2.1果穗发育早期形态和生理的动态变化

2.2.2籽粒发育早期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日增长量

2.2.3“种子杯”中可溶性糖卸载量的比较

2.2.4生化测定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籽粒发育早期的形态的变化动态

3.1.1籽粒鲜重和干重

3.1.2籽粒体积

3.1.3籽粒长度

3.2籽粒与穗轴中糖和淀粉的变化动态

3.2.1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2.2淀粉含量的变化

3.3籽粒与小穗柄中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3.3.1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3.3.2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SAI)活性的变化

3.4籽粒发育各指标日增长量的研究

3.4.1鲜重、体积和干重的日增长量

3.4.2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日增长量

3.5籽粒小穗柄部可溶性糖卸载量的比较

3.5.1“种子杯技术”的方法确定

3.5.2活体籽粒中可溶性糖的积累量

3.5.3“种子杯”中可溶性糖的卸载量

3.5.4小穗柄卸载能力的比较

4讨论与结论

4.1不同粒位穗轴输送能力的差异

4.2不同粒位籽粒发育的差异

4.2.1籽粒在形态上的差异

4.2.2籽粒在生理指标上的差异

4.3不同粒位小穗柄卸载能力的差异

4.4不同粒位“源-库-流”三者之间的联系

4.5本试验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5参考文献

6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作者简介

8致谢

展开▼

摘要

试验于2006-2007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进行。采用品种为玉米杂交种郑单958。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系统研究了玉米籽粒发育与籽粒小穗柄同化物卸载的关系。比较测定了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动态,并采用先进的“种子杯”技术研究了同化物在玉米籽粒小穗柄的卸载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随着籽粒的发育,无论是籽粒体积、干重、鲜重还是籽粒的长度,上部和中部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呈现“慢-快-慢”的趋势,中部籽粒的发育状况均优于上部籽粒。 2、通过比较上部和中部籽粒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吐丝后16d内,中部籽粒的可溶性糖的含量要高于上部,而淀粉含量差异却不显著,早期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为籽粒的建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吐丝16d以后,中部籽粒可溶性糖的含量要低于上部籽粒,而淀粉含量则反之,说明在籽粒快速灌浆期可溶性糖向淀粉合成方向发展。穗轴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的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中部穗轴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与上部基本相同,而淀粉含量高于上部,因此中部籽粒的“源”供应优于上部。 3、通过比较籽粒和小穗柄中α-淀粉酶和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SAI)的活性表明,籽粒和小穗柄中α-淀粉酶活性均呈单峰变化趋势,籽粒发育早期α-淀粉酶活性较高,可以促使淀粉转化,为籽粒的早期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籽粒发育中期为快速灌浆期,淀粉酶活性较低,利于淀粉的积累。上部籽粒的淀粉酶活性要明显高于中部,影响了上部籽粒淀粉的累积。对籽粒中SAI的活性测定表明,中部籽粒SAI活性优于上部,说明中部籽粒的库活性较强,利于灌浆。对不同部位籽粒小穗柄中SAI活性测定表明,中部小穗柄的SAI活性高于上部,说明中部小穗柄的卸载能力优于上部。 4、通过比较籽粒发育早期的形态和生化物质的日增长量表明:籽粒鲜重的日增长量呈上升趋势,中部优于上部;体积的日增长量呈单峰曲线,中部峰值明显高于上部,且推迟4d出现峰值;干重的日增长量是先迅速升高,吐丝后16d开始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中部优于上部。中部籽粒可溶性糖的日增长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吐丝后12d出现峰值,上部籽粒可溶性糖的日增长量不明显。籽粒中淀粉的日增长量呈单峰变化,中部籽粒的日增长量明显高于上部籽粒。 5、采用“种子杯”技术研究表明,中部粒位籽粒的小穗柄的卸载能力明显优于上部。说明在没有库强拉力下中部籽粒的源供应能力要优于上部。上部籽粒的发育不良一方面与其库活性不高有关,同化物供应能力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