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树突状细胞提呈灭活口蹄疫病毒抗原途径的研究
【6h】

树突状细胞提呈灭活口蹄疫病毒抗原途径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索引表

声明

1引言

1.1口蹄疫的研究进展

1.1.1 FMD病原生物学

1.1.2 FMDV结构

1.1.3 FMDV的抗原结构

1.1.4 FMD的流行病学

1.1.5 FMDV的感染发病机制

1.2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1.2.1 DC的起源和分类

1.2.2 DC的生物学特性

1.2.3 DC的抗原提呈功能

1.3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1.4蛋白酶体

1.5溶酶体

1.5.1溶酶体的类型

1.5.2溶酶体具备的主要功能

1.6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1.6.1 CD4+T细胞的活化

1.6.2 CD8+T细胞的活化

1.6.2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

1.7 T细胞辅助分子

1.7.1 CD4

1.7.2 CD8

1.8抑制剂

1.8.1氯喹

1.8.2 Lactacystin

1.8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主要试剂及药品

2.1.2主要仪器设备

2.2实验技术和方法

2.2.1小鼠颈浅淋巴结内T细胞的制备

2.2.2小鼠颈浅淋巴结内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制备

2.2.3构建灭活FMDV荷载DC与CD4+T细胞/CD8+T细胞体外共培养系统

2.2.4检测抑制剂对DC处理提呈灭活FMDV抗原途径的影响力

3结果

3.1利用信号阻断法制备小鼠淋巴结内CD4+T细胞和CD8+T细胞

3.2 ELISA检测体外共培养体系中CD4+T细胞/CD8+T细胞IFN-г表达的结果

3.3蛋白酶体和溶酶体在DC提呈灭活FMDV抗原过程中的作用

4讨论

4.1利用信号阻断法制备小鼠淋巴结内CD4+T细胞和CD8+T细胞

4.2体外共培养系统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释放IFN-γ

4.3蛋白酶体和溶酶体在DC提呈灭活FMDV抗原过程中的作用

5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表论文一

发表论文二

发表论文三

发表论文四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 virus,FMDV)引起的牛、羊、猪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但其免疫应答机制尚不清楚。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需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抗原提呈,并且DC还能交叉提呈非复制性抗原,故被称为机体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但目前尚不清楚DC对FMDV抗原的提呈途径。 为了研究DC提呈灭活FMDV抗原的途径,研究者首先将荷载了灭活FMDV抗原的DC(FMDV+DC)与淋巴结T细胞进行共培养,并以FMDV+DC为对照组,在共培养后9h,12h,24h,36h和48h,取其共培养物上清液,用ELISA法对其中的IFN-γ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T细胞组各时间点的IFN-γ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共培养后9h和48h,T细胞组(9h:13.235 6±0.003 4;48h:6.473 8+0.002 1)和对照组(9h:1.988±0.597 4;48h:1.254 5±0.135 7)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共培养后12h,24h和36h,T细胞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IFN-γ均来自于T细胞;为进一步明确IFN-γ是来自CD4+T细胞,还是来自CD8+T细胞,研究者先后用抗CD4单克隆抗体或CD8单克隆抗体阻断CD4+T细胞或CD8+T细胞对MHC分子的识别,并将FMDV+DC分别与上述T细胞共培养,从而明确DC提呈灭活FMDV抗原的途径。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与FMDV+DC共培养后的CD4+T细胞组和CD8+T细胞组均产生高水平的IFN-γ.表明DC至少以MHC-Ⅱ类分子途径和交叉途径提呈灭活FMDV抗原。在共培养后9h和48h,CD4+T细胞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为极显著(P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