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生态单元的不同喀斯特分区石漠化景观评价对比——以黔中地区为例
【6h】

基于生态单元的不同喀斯特分区石漠化景观评价对比——以黔中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拟创新之处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石漠化计算方法

3.2 ESDA(空间探索性分析手段)分析技术

3.3 景观格局指数

第四章 不同喀斯特分区石漠化状况

4.1 喀斯特分区的划分

4.2 岩性

4.3 石漠化

4.4 石漠化指数K与生态单元大小的关系

4.5 各类岩性石漠化等级比例分布

4.6 不同岩性中的K值平均值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喀斯特分区空间自相关分析

5.1 全局自相关

5.2 局部自相关

5.3 热点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石漠化景观格局状况

6.1 不同岩性石漠化的景观格局指数

6.2 本节小结

6.3 不同等级石漠化景观格局指数

6.4 本节小结

第七章 不同粒度条件下的喀斯特分区石漠化格局

第八章 因地制宜治理石漠化

8.1 石漠化治理的难度及可能性

8.2 不同等级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8.3 不同分区的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科研及荣誉情况

声明

展开▼

摘要

“亚喀斯特”分区是属于贵州等喀斯特生态区域的特殊分区,其喀斯特发育特征和石漠化程度都与普通喀斯特有着明显的区别,黔中地区是贵州省重点经济开发区,“亚喀斯特”分布面积较广。本文以黔中地区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进行亚喀斯特以及纯喀斯特分区的划分,引入石漠化指数,通过多尺度空间单元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技术,结合景观格局计算方法,定量描述了黔中地区石漠化的空间发育状况。研究发现,亚喀斯特与喀斯特两分区相比,后者的石漠化状况更加严重且景观空间异质性较大,整体景观格局更加破碎,前者虽石漠化状况良好,但其生态环境在人类的干扰下显得敏感和脆弱,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分区因地制宜提出石漠化治理策略,旨在对不同分区的石漠化研究更加深入,促进生态和谐发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从空间分布来看,纯喀斯特分区的石漠化发育程度总体较亚喀斯特分区严重,最易发生石漠化且发育程度最严重的属纯喀斯特连续性灰岩分区,并且随着碎屑岩成分的增加,灰岩分区石漠化发生率降低,而白云岩分区趋势相反。亚喀斯特分区的自身条件使得整体石漠化分布等级较低,且此分区主要分布轻度石漠化。
  (2)从空间分异来看,纯喀斯特分区的石漠化指数存在较强空间聚集性,石漠化指数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石漠化严重的区域,相比较亚喀斯特分区,前者的石漠化空间格局更加复杂且不均匀。随着生态单元的减小,两分区的整体空间自相关性增强。
  (3)从景观格局来看,典型纯喀斯特分区的石漠化景观更加破碎,其中连续性灰岩分区最为破碎,对于不同等级的石漠化,发育程度较高的石漠化零星分布且破碎化程度高。虽然亚喀斯特分区的本身自然环境较好,但是其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为活动更加敏感。石漠化景观指数具有不同特点的粒度效应。
  (4)石漠化的发育程度与岩性基底存在内在的密切关系,不同喀斯特分区的石漠化发育有着不同的特点。虽然石漠化治理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对于不同分区或者不同等级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进行石漠化的防治工作,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著录项

  • 作者

    许璟;

  •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学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安裕伦;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岩溶(喀斯特) ;
  • 关键词

    石漠化; 亚喀斯特; 景观评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