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定价研究
【6h】

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定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思路及本文创新

1.3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制度背景和文献回顾

2.1制度背景介绍

2.2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现状特点

2.3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贱卖论之争

2.4相关文献回顾

第三章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定价的基本理论分析

3.1相对价值法

3.2线性回归法

3.3现金流折现估价法

3.4期权估值法

3.5“三要素”定价方法

第四章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定价的具体应用分析

4.1市净率定价模型

4.2股权现金流折现模型

4.3期权估价模型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5.1研究结论

5.2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伴随着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境外战略投资者纷纷抢滩具无限潜力的中国银行市场,因为在中国银行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就意味着可以分到二十一世纪金融业的一大块奶酪。于是在外资金融机构与国内商业银行的竞技场上,涌起一阵阵参股中资商业银行的热潮。自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以1.62亿元人民币入股上海银行至2007年末,已经有36家外资入股了25家中资银行。在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过程中,引起争论最多的问题是关于参股价格:外资的引进是否存在“贱卖论”?引进外资时采用的定价机制是否合理?哪种定价模型最适合中资银行的股权定价?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本文通过对各种定价模型的研究,同时对国内上市银行的应用分析,以期探讨境外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的定价问题。这对于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益和合理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等长远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业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背景;然后分析了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现状和特点;接下来针对入股价格采用的定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分析了相对价值法、现金流折现法(DCF)、期权定价法和“三要素”定价法的基本模型及其扩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最后,采用市净率模型、期权估价模型和现金流折现法(DCF)对入股价格进行了具体分析,分析结果证明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时股权的定价采用市净率模型较为合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