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广东省云安县为例
【6h】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广东省云安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研究综述

1.1选题背景

1.1.1全球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1.2循环经济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1.1.3循环经济发展是发展的重要选择

1.1.4循环经济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2相关概念界定

1.2.1县域经济

1.2.2循环经济

1.3相关研究综述

1.3.1国内外县域经济研究

1.3.2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

1.3.3研究总结

1.4世界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各国发展特点

1.4.1世界循环经济发展历程与特点

1.4.2世界各国循环经济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1.4.3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分析

1.4.4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与借鉴

第2章论文设计

2.1研究意义

2.1.1理论意义

2.1.2实践意义

2.2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2.1研究目标

2.2.2研究内容

2.3研究方法

2.3.1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2.3.2文献收集和实地调研相结合

2.3.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结合

2.4研究框架

2.5研究区域

2.6资料来源与评估

2.6.1文献资料

2.6.2统计资料

2.6.3调查资料

第3章县域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关系

3.1县域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3.1.1区域性

3.1.2综合性

3.1.3独立性

3.1.4开放性

3.1.5差异性

3.2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3.2.1苏南模式

3.2.2温州模式

3.2.3珠三角模式

3.2.4义乌模式

3.2.5农安模式

3.2.6小结

3.3循环经济发展特点

3.3.1资源使用减量化

3.3.2资源利用循环化

3.3.3产品使用持续化

3.4循环经济与县域经济相互关系

3.4.1县域经济与循环经济互为发展

3.4.2县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3.4.3循环经济有利于保护县域生态环境

3.4.4循环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3.5小结

第4章云安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与特点分析

4.1云安县域经济在广东省的地位分析

4.1.1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

4.1.2云安县域经济在广东的地位

4.2云安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分析

4.2.1经济区位条件

4.2.2资源与环境条件分析

4.3云安县县域经济发展阶段与特点

4.3.1县域经济缓慢发展阶段(1949-1996年行政区划调整前)

4.3.2农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低速发展阶段(1996-2005)

4.3.3以工业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快速发展阶段(2006-至今)

4.4云安县城乡空间总体格局与特征分析

4.4.1人口密度从西南向北、东北递减,县域人口分布不均衡

4.4.2人口分布呈现圈层式结构特征

4.4.3城乡居民点用地呈分散轴线分布特征

4.4.4县域城镇规模小且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弱

4.5云安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4.5.1产业结构不合理与产业层次低

4.5.2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4.5.3资源驱动型产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严峻

4.5.4整体生态功能脆弱与环境压力增大

4.6小结

第5章云安县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与特点分析

5.1云安县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5.1.1循环经济大大促进云安县域经济发展

5.1.2循环经济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成效明显

5.1.3形成了三大循环经济发展类型

5.2云安县循环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5.2.1资源与能源消耗增长明显

5.2.2主导产业上下游产业循环链明显

5.2.3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局面

5.3云安县域循环经济系统评价

5.3.1县域循环经济系统评价内涵

5.3.2县域循环经济系统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5.3.3云安县域循环经济系统评价

5.4小结

第6章不同层面循环的云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6.1农户层面循环的云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6.1.1模式内涵

6.1.2运行机制

6.1.3云安县典型案例分析

6.2企业层面循环的云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6.2.1模式内涵

6.2.2运行机制

6.2.3云安县典型案例分析

6.3园区层面循环的云安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6.3.1模式内涵

6.3.2运行机制

6.3.3云安县典型案例分析

6.4社会层面循环的云安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6.4.1模式内涵

6.4.2运行机制

6.4.3云安县典型案例分析

6.5小结

第7章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云安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7.1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云安县县域经济空间管制

7.1.1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空间管制类型区确定

7.1.2云安县县域经济空间管制措施

7.2制订循环经济的长远规划与优化产业布局

7.2.1以规划为导向科学引导循环经济发展

7.2.2优化产业布局

7.3突出节能降耗与产业链化

7.4注重整体推进与建设绿色文明秩序

7.5加强环保区域合作

第8章结论与讨论

8.1研究的主要结论

8.2论文的创新之处

8.3论文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经济加速发展和增长方式落后使中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在此背景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研究和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在中国广阔的县域构建其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面对中国县域资源短缺、匮乏之现实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也是中国县域经济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功能决定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研究循环经济中,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企业清洁生产,园区综合环保治理,城市节能、资源再生利用更多地连在一起考虑和研究,而将发展循环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研究得较少。本研究尝试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解读县域发展、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探索将循环经济理念在全社会层面推广应用,推进县域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实现科学发展。主要结论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县域经济与循环经济是互为联系的关系。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独立性、开放性、差异性的特点。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义乌模式和农安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从生产方式与生产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本研究提出的云安模式是基于县域经济与循环经济相结合,通过循环经济的资源使用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以及产品使用持续化,成为一种新型的县域经济增长方式,它有利于开拓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2)云安县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已有广泛的实践。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生态型、城市环境整治型等等是符合云安发展实际的,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节能降耗以及社会效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构建县域循环经济系统评价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循环经济发展以及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云安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保证了云安县域经济的发展,达到了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 (3)本研究在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农户层面、企业层面、园区层面和社会层面循环四大云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农户层面循环是建立以单个农户系统的内部循环,形成生态型经济单元,实现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层面循环是通过企业内的专业化分工,建立企业内的能流、物流、信息流交换的生态联系,形成生态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园区层面(工业企业间循环)是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从而推动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协作,达到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层面循环是突破企业与产业层面,实现区域内各大产业之间的循环、企业生产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循环,最终推动云安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基于这四大模式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云安模式的真正内涵,将一步促进云安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4)循环经济的引入一方面有利于保持县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在县域尺度上,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县域经济空间管制,划分云安县的重点开发圈、适宜开发圈、适度开发圈、农业发展圈、适度保护圈和控制开发圈等类型区,实现有效的空间管制,从而在县域层面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