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贸结构非均衡机理与我国外贸结构战略的调适
【6h】

外贸结构非均衡机理与我国外贸结构战略的调适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2文献综述

1.3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2章均衡、非均衡和外贸结构非均衡范式

2.1从均衡到非均衡:经济结构的常态

2.2外贸结构非均衡的厘定

2.3外贸结构非均衡的基本特征

2.4外贸结构非均衡的一般演进规律

第3章发展中国家外贸结构的非均衡特性及其启思

3.1开放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非均衡运行

3.2比较优势的分工原则与发展中国家外贸结构的弱性非均衡

3.3后发优势指向:发展中国家外贸结构的新非均衡演进路径

3.4从比较优势到后发优势:对我国的启思

第4章我国外贸结构及其非均衡特征的实证分析

4.1工业制成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外贸出口的主要构成

4.2加工贸易是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

4.3外资企业是出口贸易的主要经济实体

4.4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4.5结论:我国外贸结构的弱性非均衡性

第5章我国外贸结构弱性非均衡的弊端与战略新取向

5.1我国外贸结构弱性非均衡的弊端

5.2我国外贸结构弱性非均衡的多重导因

5.3超越比较优势,发挥后发优势:我国外贸结构战略的取向

第6章我国外贸结构战略调适的对策思考

6.1选择错位发展路径,促进外贸结构的稳健升级

6.2加强高级要素积聚,缓解经济的弱性非均衡

6.3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确立强势非均衡导向的产业政策

6.4引导微观主体的理性回归,提升外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后记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非均衡是一种经济常态,在理论界越来越被重视,在现实世界中也得到普遍的证实。在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充分、外生条件不统一等因素的制约下,一国外贸结构形成的资源配置效率通常低于均衡世界里的帕累托最优效率,是一种“次优”均衡;这种非均衡模式可能在受到外在冲击时或通过内生演进的方式发生改变,并通过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结构等表现出来。外贸结构非均衡的核心特征是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密集度高低,并与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联系在一起,成为外贸结构非均衡演进规律的主要内容。开放条件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是非均衡运行的,比较优势的分工原则在促进发展中国家低级要素优势得到发挥的同时也搭建了发展中国家弱性非均衡的外贸结构,而后发优势取向为发展中国家走向强势非均衡的外贸结构提供了一条更为有效的演进路径。我国外贸结构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奇迹背后隐藏着外贸结构弱性非均衡的基本特征,这种隐患已经直观地通过我国频繁遭遇的贸易摩擦和持续恶化的贸易条件表现出来了。长期推行比较优势战略创造了我国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却也是我国外贸结构弱性非均衡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国未来的外贸结构战略调整要超越比较优势,更加注重后发优势的发挥以加快高级要素的积累,这是我国未来实现对发达国家经济赶超、外贸结构从弱性非均衡转向强势非均衡和确立“贸易强国”地位所应当循照的新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