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B/S结构开发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
【6h】

基于B/S结构开发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2学校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研究的依据

2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管理系统结构的选择

3.1学校安全工作基本情况

3.1.1学校基本情况及安全工作状况

3.1.2建立我校工作危险点防控的原则

3.1.3建立我校工作危险点防控的方法

3.2校园安全防控管理系统的要求

3.3三种常用体系结构的比较

4校园安全防控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4.1总体方案描述

4.2硬件体系结构

4.3系统软件平台及采用的技术

5系统设计与实现

5.1模块设计

5.2系统主要工作流程

5.3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5.3.1部门信息表department

5.3.2管理员和用户资料信息数据表personnel

5.3.3危险点资料信息数据表danger

5.3.4案例资料信息数据表cases

5.3.5工作票资料信息数据表task

5.3.6设置工作票弹出日期表tasktime

5.3.7以上各表的关系

6系统的数据库访问

7前端页面结构实现

8系统功能说明及具体实现

8.1系统前台主页及用户登录

8.2危险点管理系统

8.3案例管理系统

8.4工作票管理系统

8.5用户信息管理系统

8.6用户修改密码

8.7工作票弹出时间设置

9论文成果和系统特色

9.1论文成果

9.2系统特色

10结束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全管理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各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广泛应用,由于其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其安全管理大多包含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之内。而在我国,安全管理多停留在宣传、教育、定期安全检查的水平上,而且多数是定性分析或事故后分析。这种管理手段落后、被动、反应慢,很难适应现代安全生产的要求,这种现象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合当代教育、教学管理的安全管理模式,采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这就为定量分析创造有利条件。定量分析将对进一步认识安全生产的规律,预测预报事故,防止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产生积极作用,所以建立校园安全防控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校园安全防控问题的有效途径<'[1]>。 根据安全工程原理的事故动力学在系统安全研究中表明,危险源(Hazard)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所谓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安全工程学运用科学和技术手段辩识、控制或消除危险源,其基本内容包括危险源辩识、危险性评价、危险源控制三方面工作<'[2-6]>。 依据上述理论并借鉴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推广的危险预知活动方式,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学校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国内外学校工作危险点典型案例,引入安全工程原理科学地分析,查找学校工作危险点,提出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责任制,重大问题追究制的原则;坚持全员参与,人人防控的原则;坚持持续改进和不断更新的原则来防控学校安全工作危险点<'[3,5]。 校园安全防控管理系统一方面对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向用户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数据,使工作人员对以往的工作有总结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系统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帮助安全管理部门前瞻性的分析安全形势,及时发现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前进行预防控制,力求把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追踪变为事前预防控制。 本系统的设计采用B/S模式,突出的优点是可以不用繁杂的客户端应用开发,从而大大降低客户端开发与维护的工作量,把所有应用集中于服务器上,适应管理系统要集中管理的趋势。该系统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难以真正执行的问题,同时规范安全管理工作程序,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安全基础,提高安全质量,有利于实现安全管理的可控、在控,突出体现了以下优点:①实用性。系统采用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方式,实现全屏幕菜单操作,用户能简单、方便地采集基础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②可靠性。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安全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局限性,采用了较强的容错功能,对用户的非法操作均有限制和提示,数据出错时具有相应的提示信息及处理能力,并且每个处理环节都具有高度可靠性、保密性及安全性。③开放性。利用Web技术,使各子系统能在Inenrnet上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查询。④通用性。系统设计过程中,遵循校园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通用的基本管理制度,在高校中具有通用性。⑤可扩充性。一方面是硬件的扩充能力,可以方便地在网上增加设备或用户;另一方面是软件的扩充能力,在系统软件设计时,要特别考虑今后可能的功能扩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