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节能减排及相关机制构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6h】

论节能减排及相关机制构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 关于节能减排及其理论依据

第一节节能减排及其作用

一、节能减排的概念

二、节能减排的衡量

三、节能减排的相关机制

四、节能减排与新型工业化

第二节节能减排的理论依据

一、环境经济理论

二、循环经济理论

三、技术创新理论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节能减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校正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发展方式

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三、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四、环境保护按可持续发展要求

五、增强企业保护环境的动力

第二章 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及其经验借鉴

第一节高能耗产业导致资源环境危机的现状分析

一、能源开发利用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二、能源过度开发的后果

三、导致资源环境危机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一、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二、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三、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国内外节能减排的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经验借鉴

二、国内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借鉴

第三章节能减排相关机制分析

第一节节能减排中政府的作为

一、政府机制

二、政府作用的缺位

三、以内蒙古煤炭业为例

第二节节能减排中的市场机制

一、市场的准入机制

二、市场的交易机制

三、市场的退出机制

四、节能减排中市场作用的利和弊

五、以内蒙古能源市场为例

第三节节能减排中企业的主体作用

一、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特点

二、节能减排中企业的作为

三、以内蒙古国有电力业为例

四、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机公司为例

第四节内蒙古地区节能减排的实施与存在问题

一、内蒙古地区节能减排的实施

二、节能减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构建和完善节能减排相关机制

第一节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手段主导作用

一、建立责任制,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

二、完善考核、监测、评价体系

三、强化污染防治

四、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五、调整与完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市场的中介作用

一、构建节能减排市场机制的积极性与长效性

二、构建节能减排市场机制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充分保证企业的主体作用

一、加强对高耗能产业的控制

二、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

三、加强节能降耗管理

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五、促进能源节约,发展节能减排新兴行业

第四节建立健全环境经济的政策体系与法规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近几年工业的迅猛发展,在经济得到了巨大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趋于严重,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受到严重挑战;因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减排工作日益提上日程,“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具体的约束性指标规定: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作为资源大省的内蒙古,近几年在工业的拉动下经济连续几年快速增长;但由于工业特点本身是以资源性工业如钢铁、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为主体,这些工业的特点本身就具有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等典型特点。因此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2007年内蒙古每亿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气排放量6.64亿标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3倍;每亿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0万吨,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4倍;高能耗、高污染使得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考验。2006年全区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8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4%,占全国经济损失的5.8%,直接经济损失总量居全国各省市第4位。由此可见,探索内蒙古地区节能减排对于内蒙古地区可持续发展和我国节能减排的实现都意义重大。 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其目标的实现是一系列机制、手段共同合力的结果。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主要从节能减排内涵、作用和发生机制等方面入手,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围绕如何有效实现节能减排这个目标,重点对其当前节能减排机制建立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认为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出企业自身的能动作用,建立起一套既能反映企业内部成本,又能够反映环境损失、资源消耗及稀缺程度等外部成本的产品和要素价格体系,从而形成“政府-市场-企业”的联动机制,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理论和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对内蒙古节能减排情况及机制构建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初步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