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
【6h】

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模仿苏联模式筹建新中国

第一节建国前中共对苏联模式的初步认识

一、对十月革命性质和意义的论述

二、对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初步认识

三、对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初步认识

四、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初步认识

第二节模仿苏联模式筹建新中国

一、提出“一边倒”的政策

二、同苏共商讨建国方略

三、刘少奇到莫斯科取经

第三节全面学习苏联经验

一、号召向苏联学习

二、按照苏联教育体制改革中国高等教育

三、中国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原因

第二章向社会主义过渡与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一节“一五”计划建设与学习苏联经验

一、学习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验

二、向苏联政府征求“一五”计划意见

第二节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苏联模式的影响

一、改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过渡构想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与苏联过渡理论

第三节依据苏联模式论述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中国工业化道路应以重工业为中心

二、苏联集体化经验与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把私人资本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第四节苏联社会主义目标模式在中国确立

一、通过苏联模式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

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

三、中国模仿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苏共二十大后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

第一节对苏共二十大的初步反应

一、评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二、评价斯大林的历史地位

三、继续强调学习苏联经验

第二节揭示苏联模式的弊端

一、批评苏联工业化道路和工业体制的弊端

二、批评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端

三、批评苏联思想文化体制的弊端

第三节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

一、学习苏联经验要联系中国实际

二、提出原则与苏联相同而方法不同

三、在探索中又受苏联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

第四章波匈事件与中共对苏联模式的认识

第一节波匈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性质

一、认为波匈事件是照搬苏联经验的结果

二、认为波、匈国家的基本问题是阶级斗争没有搞好

三、批评苏联大国沙文主义

第二节批判南斯拉夫“修正主义”

一、南斯拉夫开始探索本国的发展道路

二、对铁托普拉演讲的反应

三、批判南斯拉夫“修正主义”

第三节发表《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一、关于苏联革命和建设的经验

二、对斯大林的再评价

三、关于苏联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第四节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认识

一、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二、中共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认识

第五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与苏联模式

第一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不同于苏联的建设方法

一、批评学习苏联经验的教条主义

二、提出一套中国自己的建设方法

第二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起因与苏联模式的影响

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与工业化

二、将斯大林的所有制理论推向极端

三、把斯大林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教条化

第三节在纠“左”中重温苏联经验

一、继续坚持斯大林“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理论

二、仍然受斯大林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思想的影响

三、继续走苏联工业化道路

第四节没有超越斯大林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一、斯大林对商品和价值规律的理解

二、中共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第六章中苏论战与维护苏联模式

第一节认为苏联走上了“修正主义道路”

一、对苏共改革理论的过激反应

二、认为苏维埃国家演变为“修正主义国家”

三、把苏联要建设的共产主义看作假共产主义

第二节对斯大林问题的再认识

一、否定赫鲁晓夫反对个人崇拜

二、提出为苏联共产党的斗争历史辩护

第三节批判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大党主义

一、批评苏共将自己的路线强加给兄弟党

二、反对照搬外国经验

第四节把改革苏联模式当作搞修正主义

一、批判南斯拉夫的改革

二、批判苏联共产党的改革

三、批判中国国内的“修正主义”

第七章“文化大革命”与维护苏联模式

第一节把苏联模式凝固化和绝对化

一、把阶级斗争理论绝对化

二、思想文化领域向传统的苏联体制回归

三、强调突出无产阶级政治

第二节对苏联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认识

一、认为苏联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

二、对苏联社会经济制度的认识

三、对苏联思想文化领域的认识

第三节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

一、批判“勃列日涅夫主义”

二、批判苏联霸权主义

第四节防止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与维护苏联模式

一、批判苏共经济改革思想

二、防止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

三、防止中国出现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该文从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