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对实验性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6h】

针刺对实验性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针刺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作用机理研究

综述三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损伤后作用机理的研究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针刺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治疗前后血脂含量变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针刺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症状及病理改变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针刺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针刺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表达HSP70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六针刺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表达S-100 β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七针刺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表达vimentin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八针刺干预后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NGF、BDNF、bFGF含量的变化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合讨论

结 论

致 谢

个人简历

附 图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该类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基本病因之一,而血脂代谢紊乱可致动脉粥样硬化,这在国内外许多研究报道中已证实;血脂异常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高脂血症是引起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高脂血症约占整个脑卒中发病率的1/3,因此,降低血脂对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脑血管病患者大多有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患者在脑卒中后,会因原本的血脂代谢紊乱,更加重脑缺血后损伤,比单纯性脑缺血损伤更严重;有效地调节血脂水平就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寻找适当有效的早期干预防治措施是针灸临床与实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研究方法: (1)首先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成高脂血症大鼠后,采用氯化铁(FeCl<,3>)化学诱导大脑中动脉血栓闭塞模型法,将高脂血症大鼠造成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八组,电针术前干预及脑缺血后全程治疗; (2)应用生化法观察高血脂大鼠脑缺血后血脂四项变化及针刺的影响; (3)应用神经行为学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形态学方法观察缺血侧及海马区大脑病理改变状况及针刺的作用; (4)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针刺前后大鼠缺血侧及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HSP70、S-100β、vimentin等的变化; (5)通过双抗夹心ABC-ELISA法,测定脑匀浆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 结论: 1.本实验首先选用经典高脂饲料喂养大鼠6周造成高血脂模型后,接着再用FeCl<,3>化学诱导大脑中动脉血栓闭塞模型法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最终二种模型结合造成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建立成功,将可为往后的针刺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的各种实验研究及探究高血脂合并脑缺血的发病机理提供正确的动物模型。 2.脑缺血损伤过程中,高脂血症可加重脑缺血损伤程度; 3.针刺可以通过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效地调节血脂水平。 4.持续电针治疗可使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HSP70、S-100β、vimentin及大脑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有利于受损神经元的修复;电针介入治疗时间点有其重要性,电针早期介入治疗可能是治疗高血脂合并脑缺血疾病的良策,而电针持续增高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HSP70、S-100β、vimentin及持续增高大脑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可能是电针抗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