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细胞膜微粒与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机制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
【6h】

细胞膜微粒与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机制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分组

二、标本采集

三、标本处理

四、膜微粒测定

五、凝血指标测定

六、Array-ELISA测定TNF-α和IL-1β

七、组织学检查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在激素诱发血液高凝、易栓状态导致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过程中,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源性膜微粒的数量以及炎症指标变化。同时在给予干预药物情况下,观察上述膜微粒的数量变化、凝血及炎症指标的改善情况。 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n=9),给予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肌注1次;B组为实验组(n=10),给予甲泼尼龙20mg/kg肌注射1次;C组为干预组(n=8),连续给予干预药物2.13 g/kg灌胃12天,于灌胃第7天时给予甲泼尼龙20mg/kg肌注射1次。于注射前、注射后1天、3天、7天、14天和28天各抽静脉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对CD31+/CD42b-和CD31+/CD42b+的膜微粒进行定量测定。使用Array-ELISA方法测定TNF-α和IL-1β。同时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维蛋白原(FIB)。于第4周时,处死B组3只动物,取双侧股骨头组织学检查,HE染色。 结果:给予激素肌注后,CD31+/CD42b-和CD31+/CD42b+的膜微粒显著升高(p<0.05),分别在7天和14天达峰。而干预组的膜微粒在激素和干预药物的共同作用下虽有波动,但未出现显著差异。给予激素后,B组的PC、ATⅢ相对于基线出现显著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FIB较基线升高,注射后7天达峰,且高于对照组。而在干预组中,各时间点相对于基线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B组和C组的TNF-α和IL-1β相对于基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兔体内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源性膜微粒数量显著增加,具前凝血潜能的微粒数量的增加可能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诱发血液高凝易栓、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的原因之一。膜微粒直接或间接所致的炎症反应也在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干预药物能够抑制微粒的产生,或许有助于预防或避免激素诱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