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距离工作前后近视者的调节反应变化趋势
【6h】

近距离工作前后近视者的调节反应变化趋势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调节刺激调节反应函数与近视的关系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近视者多表现出较大的调节滞后,然而近视发生和发展与调节滞后的关系仍未有定论.本研究通过不同测量方法测量近距离工作前后的调节反应,以期通过分析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差异,以及近距离工作前后调节反应和调节刺激调节反应曲线的变化,初步探讨近视者的调节系统与正视者相比较是否存在及存在怎样的差异,以及近距离工作对近视进展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52名受试者,其中男性19人,女性33人,其年龄在16岁~31岁,平均年龄为22.29±2.84岁.分为正视组(18名)、近视稳定组(18名)和近视进展组(16名)三组.步骤:主觉验光,对近视者进行角膜接触镜的验配;测量远距屈光状态,作为矫正因子;按顺序测量不同距离或不同镜片下的调节反应;进行30分钟的40cm距离扫雷游戏;注视远距视标,再次测量远距的屈光状念;按和近距离工作前相同的顺序测量调节反应;每点测量前增加5分钟近距离工作,以保持近距离工作的效果. 结果: 正视组,近视稳定组和近视进展组的负镜片法测量的AR/AS曲线斜率明显大于真实视标法(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三组受试者在不同测量方法中,都表现出调节滞后.随着调节刺激量的增大,三组调节滞后量有增大的趋势.在负镜片和真实视标测量方法中,近视进展组各点的调节反应均显著小于正视组(p值分别为:0.029,0.008,0.011,0.001和0.019,0.003,0.001,0.001)和近视稳定组(p值分别为:0.034,0.001,0.001,0.002和0.004,0.000,0.000,0.000).负镜片法和真实视标法中进展性近视组AR/AS曲线斜率显著小于正视组和近视稳定组(p值分别为0.013,0.020和0.003,0.002). 大多数受试者表现出了近距离工作诱导的暂时性近视(Nearwork-IndticedTransient Myopia,NITM),但是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两种测量方法中,近视进展组各点的调节反应均小于近视稳定组和(或)正视组.进展性近视组AR/AS曲线斜率显著小于近视稳定组(p值为0.018和0.008)和正视组(负镜片法P=0.032).正视组在负镜片法4.07D和在真实视标法4D的调节刺激下近距离工作后的调节反应小于工作前(P值分别为0.000和0.008),其他刺激条件下,正视者在近距离工作前后调节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了近视进展组在真实视标法2D的调节刺激下近距离工作后的调节反应大于工作前(P=0.016).正视组近距离工作前后AR/AS曲线斜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01).而稳定性近视组和进展性近视组的AR/AS曲线斜率在近距离工作前后无明显差异. 结论: 1、负镜片法在调节刺激较小时测量的调节滞后量较大,而在调节刺激较高时测量的调节滞后量较小的趋势.负镜片法测量的调节刺激/调节反应曲线斜率显著大于真实视标法. 2、在近距离工作前和工作后进展性近视者均表现明显的调节滞后,在负镜片法和真实视标法测量中,近视进展组的调节反应和调节刺激调节反应曲线坡度均低于近视稳定者和正视者. 3、近距离工作后AR/AS曲线斜率都比近距离工作前有所降低,即近距离工作后斜率降低.正视组近距离工作后AR/AS曲线斜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牛燕;

  •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 学科 眼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吕帆;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78.11;
  • 关键词

    调节反应; 调节刺激; 反应曲线; 近视; 调节滞后;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