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伤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治疗研究
【6h】

外伤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治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外伤性黄斑裂孔的自然闭合及手术治疗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研究外伤性黄斑孔(TMH)的临床特点、自然闭合及手术效果。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对TMH自然闭合患者进行临床追踪观察,对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的TMH患者术前术后的裂孔形态观察,分析患者年龄、病程及术前裂孔形态特征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旨在为临床选择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自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间,在我院连续收治的14例TMH患者(12例男性,2例女性),14例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患者术前术后进行OCT及其他常规检查。利用OCT分别测量手术前黄斑裂孔的最小直径,基底直径,裂孔高度,并计算黄斑裂孔指数(MHI)和黄斑裂孔预后因数(HPF)。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患者年龄、病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黄斑裂孔形态测量值、MHI和HPF与术后BCVA的相关性。另附1例TMH自然闭合患者,对其进行3周,5周,8周,6个月的随访,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并用OCT进行裂孔形态的观察,分析其自然闭合及视力恢复情况。 结果: (1)1例门诊随访患者外伤后5周黄斑裂孔自然闭合,8周及6个月后复查OCT黄斑形态无明显异常,但视力提高不明显(0.3+): (2)14例手术患者术后BCVA与患者年龄(R=-0.334,P=0.243)、患者病程(R=0.178,P=0.543)、术前BCVA(R=0.149,P=0.611)、裂孔高度(R=-0.313,P=0.275)、最小直径(R=-0.286,P=0.322)、MHI(R=0.244,P=0.402)、HPF(R=0.060,P=0.837)均无相关性; (3)手术患者的术后BCVA与术前裂孔基底直径(R=0595,P=0.025)呈负性相关: (4)OCT显示手术患者的术后裂孔解剖愈合率为100%,术后BCVA较术前BCVA显著提高(paired-samples T test)(T=-2.911,P=0.012<0.05)。 结论: (1)TMH患者存在自然闭合现象,对孔径较小、视力无下降而且无视网膜脱离的青少年患者,外伤后的前3个月,可不急于手术,而应严密观察,随访; (2)TMH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裂孔直径扩大或视功能(视力、视野、视物变形等)持续下降,则应立即行手术治疗。 (3)TMH患者术后BCVA与患者年龄、病程、最小直径、裂孔高度、术前BCVA,MHI、HPF无相关性,与基底直径负性相关; (4)裂孔基底直径是评价术后BCVA最佳指标,可作为评价临床手术预后指标。 (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故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可以认为是目前治疗TMH的有效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