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耐药分布特点及机制研究
【6h】

我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耐药分布特点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临床感染率已跃居病原菌的首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难题。本论文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别进行亚胺培南等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试验并对不同科室耐药情况进行比较,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另外,为了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本论文从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外排泵过度表达和外膜蛋白OprD2缺失及低表达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研究。 方法: 1.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统计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等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试验并对不同科室耐药情况。 2.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从临床分离的150株非重复的铜绿假单胞菌用美国德灵公司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对亚胺培南(IMP)等14种常用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检测;选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64株做为受试株,采用EDTA双纸片协同法对其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抑制实验,测定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同时用PCR方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表达;用主动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踪(CCCP)对其进行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的筛选并PCR扩增检测;用PCR方法检测外膜蛋白OprD2缺失。 结果: 1.2005年1月-2007年6月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50株,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的64株,占42.6%(64/150)。 2.6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标本占绝大部分,占85.9%(55/64)。6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病区分布,以ICU病区占首位,呼吸科其次,然后是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病区,以上四个病区总共约占80.4%。 3.经表型筛选试验16株为产MBL阳性,占试验菌株的14.06%(9/64)。以16株MBL阳性株PCR扩增:发现4株携带VIM基因和3株携带IMP基因;其他为阴性结果。 4.在64株耐亚胺培南PA菌株中有17株细菌在加入CCCP值后,MIC值下降了2个梯度或者两个梯度以上。上述17株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中5株(7.81%)同时检测出OprM、MexB基因;有9株(14.06%)仅扩增出OprM基因而没有MexB基因;有3株(4.69%)未扩增出外排基因。表型检测结果表明应用外排泵抑制剂方法筛选主动外排泵与基因扩增结果符合率为82.35%(14/17),比较可靠。 5.将64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PCR扩增OprD2基因,共11株细菌未能得到产物,占17.19%(11/64),说明该11株菌发生了孔道蛋白缺失。 结论: 1.从本院调查结果中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42.4%,其感染部位大部分在呼吸道,主要在ICU病区、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等病区内流行。 2.体外药敏试验显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其次为酶抑制剂复合类抗菌药物。 3.温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金属酶的产生②主动外排的过渡表达③孔道蛋白OprD2的缺失。且三种机制分布情况大致相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