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乡村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玉龙县石头乡为例
【6h】

数字乡村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玉龙县石头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字地球的提出

1.2.2 信息化发展

1.2.3 数字乡村建设的状况

2 数字乡村环境信息系统设计的目的及实现的基础

2.1 数字乡村环境信息系统设计的目的

2.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3 GIS软件开发的模式

2.4 基于组件开发技术

2.4.1 ComGIS概述

2.4.2 ComGIS的特点

2.5 基于ArcEngine的地理信息系统

2.5.1 ArcObjects与ArcEngine介绍

2.5.2 使用ArcEngine开发方法

3 乡村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设计的目标

3.2 系统设计的原则

3.3 系统设计的技术流程

3.4 系统设计的总体架构

3.4.1 石头乡的概况

3.4.2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

3.4.3 农地资源管理

3.4.4 森林资源管理

3.4.5 生物多样性

3.4.6 系统功能选项

4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4.1 空间数据介绍

4.2 地理数据模型发展

4.3 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

4.4 乡村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4.4.1 乡村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殴计

4.4.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4.3 数据的入库

5 乡村环境信息系统的实现

5.1 石头乡的概况

5.2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

5.3 农地资源管理

5.3.1 地形分析

5.3.2 土地利用分析

5.3.3 农作物适应性分析

5.4 森林资源管理

5.4.1 森林植被类型现状

5.4.2 植被类型统计

5.5 生物多样性

5.6 系统功能选项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致 谢

展开▼

摘要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具体部署。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为协调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经过几年的开展,新农村建设在硬件基础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是基础硬件设施的发展,而且还包括“软环境”的提高。到目前为止,乡村管理依然是“老模式”,简单的凭着管理者的经验开展工作,而很少利用先进计算机等技术。另外,在我国,“数字城市”与“数字乡村”的差距也形成了明显的“数字鸿沟”,就目前来说,数字乡村工作主要集中在一些文字、图片及多媒体的宣传上,而几乎没有运用到“数字”工作的核心技术之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数字乡村工作是集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结合,利用空间数据组织方式将物质世界客观的表现出来。通过此项工作可以有效的统计分析物质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还可以大大提高乡村“软环境”能力,缩短我国城市与乡村的“数字鸿沟”,同时这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必经途径。
   针对目前数字乡村的概况,本研究选择云南省丽江市石头白族自治乡为研究区,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结合,辅以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设计出数字乡村环境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利用C#2005+ArcEngine实现了系统的部分功能,为数字乡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分为六个模块:乡村概况、基础地理信息、农地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及系统设置。其中乡村概况是对研究区的基本社会经济情况、民族组成、旅游资源、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进行宣传介绍;基础地理信息是对研究区的数据进行呈现;农地资源管理是针对农地资源进行管理分析;森林资源管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分析;生物多样性主要是对研究区内开展的生物多样性科研活动进行展示分析;系统设置主要是针对用户管理。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乡村一级小尺度数据严重缺失,只有有限的文字图像资料,由此大大阻碍了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只有通过规范调查、处理研究区资源数据,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打下良好的数据基础。另外,研究区工作人员对先进科学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较差,很难提出适合的系统功能需求,只有通过参与式调查才能得到他们对乡村环境信息系统切实可行的需求信息。
   通过本研究,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设计了乡村环境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了系统的部分功能。为数字乡村的发展提供基础,为当地政府提供一些决策支持,缩短中国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数字鸿沟”,提高新农村“软环境”能力,成为新农村发展的科技先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