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Rho/Rho激酶信号通路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6h】

Rho/Rho激酶信号通路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之处

综述 Rho/Rho激酶信号通路与CNS炎性脱髓鞘病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采用豚鼠全脊髓均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动态观察EAE大鼠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Rho激酶、胶质细胞的动态表达,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利用豚鼠全脊髓均浆,给予雌性Wistar大鼠足垫注射并加完全福氏佐剂(CFA),建立EAE大鼠模型,并对大鼠进行体重、神经功能评分测定,采用组织病理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动态观察EAE大鼠在发病后1天、3天、7天、14天、1月的脑及脊髓组织的病理演变及Rho激酶与胶质细胞的表达。探讨Rho/Rho激酶信号系统与胶质细胞反应在EAE大鼠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结果:1、动物行为学改变模型组大鼠在免疫后8-12天左右相继发病,主要表现为尾部肌张力降低、消失,双后肢无力、瘫痪,动物以双上肢向前爬行时剑突以下的部分着地,双后肢拖拉在地面,足背面贴地,可伴有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抬头无力甚至死亡,体重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神经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发病后3-5天临床症状达高峰期,发病后7天左右动物开始逐渐恢复。 2、组织病理改变光镜下:脑、脊髓实质及蛛网膜下腔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呈“袖套”状改变;大脑半球及脊髓实质的小静脉周围出现髓鞘崩解或脱失;神经轴索相对完好;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明显,并贯串于EAE的全部过程。电镜下:脑、脊髓组织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嵴缺失或出现髓样小体,多见管腔狭窄闭锁;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胞质中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嵴缺失或空化;有髓神经纤维鞘膜扭曲、层面分离或断裂,轴索内微丝微管稀疏,线粒体肿胀。 3、免疫组化染色发病后1天,Rho激酶即有表达,3天后达到高峰,持续2-3天后表达有所下降,1月后仍有少量表达;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贯穿于EAE全过程,发病1天小胶质细胞表达即达高峰,并持续到高峰期,7天后表达减少,14天明显减少;发病1-3天,星形胶质细胞有少量表达,7天达到高峰,14天表达较高峰期减少。EAE组各相应时间点CNS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1、采用豚鼠全脊髓均浆免疫Wistar大鼠,可成功建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 2、该EAE模型早期的病理改变为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呈“袖套”状改变及小胶质细胞反应,而后期则主要为白质脱髓鞘及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3、EAE大鼠Rho激酶表达增加,胶质细胞反应明显,两者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