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H依赖型苏冰缓释微丸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
【6h】

pH依赖型苏冰缓释微丸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仪器,材料和实验动物

引言

第一章指标性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二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第三章挤出滚圆法制备苏冰微丸

第四章pH依赖型苏冰缓释微丸胶囊的制备和体外释放度考察

第五章pH依赖型苏冰缓释微丸胶囊的药动学研究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pH依赖型苏冰缓释微丸。苏合香是半流动性粘稠液体,既具有挥发性又不便于使用, 冰片易升华。采用室温下共沉淀法制备苏合香和冰片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药物 和辅料的用量分别是苏合香:β-CD=1∶12;冰片∶β-CD=1∶8。DSC热分析法确认了 包合物的形成。用国产MCC为成丸辅料,10%乙醇为润湿剂,挤出滚圆法制备了含药素丸。经处 方因素和工艺因素考察,确定了优化的制备工艺,制得的微丸圆整度好,硬度适宜且重 现性良好。20~24目微丸平均收率达86%。 采用底喷式流化床对素丸进行缓释薄膜包衣。一种采用RT 胃溶型包衣剂包衣,使 包衣膜在胃中溶解释药;一种采用Eudragit L30D-55包衣,包衣膜在pH>≥5.5时溶解, 以期在十二指肠部位释药;一种采用Eudragit L100与Eudragit S100的1∶4混合物作 为包衣材料,包衣膜在pH>6.8时溶解,以期在小肠中下部释药。以模拟胃肠道pH值 连续变化的释放介质测定累积释放度,确定了上述三种微丸的最佳包衣增重分别为: 5%、20%和15%。 将三种包衣微丸按2种比例装填胶囊,组成受试制剂T<,1>(RT丸:Eudragit L30D-55 丸∶Eudragit L/S100丸=1∶2∶0)和T2(RT丸∶Eudragit L30D-55丸∶Eudragit L/S100 丸=1∶1∶1)。组成的释药系统在模拟胃肠道pH值连续变化的体外环境中的释药行为 均呈现出pH依赖型脉冲释药特征。 HPLC法测定了6只健康家犬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上述两种缓释胶囊后桂皮酸的血 药浓度。3P87软件进行隔室拟和的结果表明:单剂量口服后指标性成分桂皮酸的体内 过程符合单隔室1级吸收速率模型。两种缓释微丸胶囊的C<,max>、T<,max>分别为T<,1>∶75.13 ng/mL、1.89 h;T<,2>:66.78 ng/mL、1.59 h。与由未包衣的的素丸装填的普通胶囊剂相比(C<,max>、F<,max>分别为:245.86 ng/mL、0.34 h),C<,max>明显降低,达峰时间T<,max>延迟。非 隔室模型统计矩法的计算结果也表明缓释效果好,其体内平均滞留时间明显延长,即普通胶囊:2.44 h,T<,1>:7.42 h,T<,2>:7.50 h。T<,1>和T<,2>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4.25%,84.85%。多剂量口服给药达稳态后桂皮酸的血药浓度波动度(DF)和波动系数(FI)均低于普通胶囊。 在以单一指标性成分桂皮酸的家犬体内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的基础上又采用血清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测定正常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考察含药血浆/血清中各组分的综合效应。分别建立了剂量效应曲线和时间效应曲线。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结果与血药浓度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