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响应-自适应随机化分组方法的评价
【6h】

响应-自适应随机化分组方法的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2.响应-自适应随机化分组方法

2.1胜者优先原则(play-the-winner rule)

2.2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randomized play-the-winner rule,RPW rule)

2.3劣者淘汰原则(drop-the-loser rule,DL rule)

3.模拟试验及其分析

3.1不分阶段的情形下三种方法的评价

3.2分阶段情形下三种方法的评价

4.实例分析

5.讨论

6.结论

7.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响应-自适应随机化分组方法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

摘要

对临床工作者而言,临床试验可以说是一个位于科学和伦理之间矛盾的综合体。统计学家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倾向于临床试验的科学性,而伦理学者认为既以人为试验对象,则必须确保受试者的最大利益。传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虽是目前公认的、严格的、科学的临床试验,但其伦理性在某些方面仍得不到满足。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使得临床试验在科学性和伦理性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呢?自适应设计因此应运而生了。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自适应设计的其中一类--响应-自适应随机化分组方法。本研究在系统地介绍了响应-自适应随机化分组方法的基本思想,以及它的两种方法-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randomized play the winner rule,RPW rule)和劣者淘汰原则(dropthe loser rule,DL rule)的基础上,采用模拟试验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着重评价RPW原则和DL原则在检验效能、分组比例、总失败人数和平均减少失败人数四个考核指标上的差异,并与等比例分配原则作了比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不分阶段调整分组比例: 不分阶段调整分组比例,即每试验完一个受试对象就根据RPW和DL原则对分组比例进行调整,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固定检验效能固定样本量(该样本量由固定检验效能为90%的等比例分配计算得到),考察RPW原则、DL原则和等比例分配在检验效能、分组比例、总失败人数和平均减少失败人数四个指标上的差异;另一种情况是分别固定样本量为240、480和960,考察RPW原则、DL原则和等比例分配原则在上述四个指标上的差异。 2.分阶段调整分组比例: 分阶段调整分组比例,即每试验完一组受试对象调整一次分组比例,也考虑上述不分阶段调整分组比例的两种情况,同时考虑阶段数分别为2、3、4、5时,RPW原则、DL原则和等比例分配原则在检验效能、分组比例、总失败人数和平均减少失败人数四个指标上的差异. 3.实例分析: 本研究分别对两个实例进行了讨论:一个为Connor等人1994年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的临床试验,一个为本教研室2006年负责统计分析的盐酸洛美利嗪片的临床试验。均在假设每个病人的试验结果可以即时观察到的情况下,探讨采用分阶段和不分阶段调整的RPW和DL原则对病人进行重新分组时,与试验本身的等比例分组相比,在分组比例,总失败人数和平均减少失败人数上存在的差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不分阶段的情形下,DL原则在四个考核指标上均优于RPW原则,即DL原则下的检验效能、分组比例,平均减少失败人数均高于RPW原则者,而总失败人数低于RPW原则. 2.在分阶段的情形下,在率较小时,RPW原则优于DL原则;但在率较大时,DL原则优于RPW原则. 3.分阶段设计会降低自适应程度。 根据本研究结果,初步建议RPW和DL原则适用于以下范围:(1)优效性试验;(2)组间差别较大的情况;(3)结局比较严重的疾病;(4)结局能够较早出现的疾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