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脉注射液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及时机的实验研究
【6h】

生脉注射液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及时机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生脉注射液在心肺脑复苏(CPCR)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个人简历

附录:附图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及时机。 方法: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平均分为五组,每组6只。A组为常规复苏组;B组:在常规复苏同时加用生脉注射液(SMI)5ml;C组:在常规复苏开始5min时加用SMI5ml;D组:在常规复苏开始10min时加用SMI5ml;E组:在常规复苏开始15min时加用SMI5ml。采用窒息法制成心跳骤停动物模型,进行心肺复苏,分别在窒息前、复苏30min、复苏60min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观察各组动物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率、复苏成功率。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大脑海马回神经细胞的一般结构改变以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加用SMI的B、C、D和E组明显缩短,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加用SMI早者较加用SMI晚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B与E组比较P<0.01,C与E组比较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加用SMI的B、C、D和E组明显缩短,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加用SMI组较开始复苏后再加用SMI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B组与D、E组比较P<0.01)。自主呼吸恢复率分别为A组66.67%,B、C、D组均为100%,E组为83.33%。复苏成功率各组均为100%。复苏过程中各组SOD活力均呈动态下降,加用SMI组这一下降趋势明显延缓。表现为窒息前各组动物血清SOD活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30min时,加用SMI的B、C、D和E组SOD活力均高于常规复苏A组(P<0.01或P<0.05),复苏同时用SMI组较开始复苏后再加用SMI组SOD活力高(B组与C、D、E组比较P<0.05);复苏60min时,SOD活力B、C、D和E组均高于A组(P<0.01),加用SMI早者高于加用SMI晚者(B组与C、D、E组比较P<0.01,C组与E组比较P<0.05)。复苏过程中血清MDA含量逐渐增加,加用SMI可以减少MDA的生成。窒息前各组动物血清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30min时,早期加用SMI组较常规复苏组MDA含量明显少(B、C组与A组比较P<0.01),复苏同时用SMI组较开始复苏后再加用SMI组MDA含量低(B组与D、E组比较P<0.01);复苏60min时,MDA含量加用SMI的B、C、D和E组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与A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加用SMI早者低于加用SMI晚者(B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D、E组比较P<0.01,C组与E组比较P<0.05)。复苏后各组心肌细胞及大脑海马回神经细胞一般结构及超微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各组之间存在差异,A组病变最严重,B组病变最轻,C组、D组、E组病变依次加重,但都比A组轻。 结论:加用生脉注射液辅助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复苏兔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提高自主呼吸恢复率,减少血清丙二醛(MDA)的产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延缓SOD活力的下降。减轻复苏过程中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及大脑海马回神经细胞一般结构及超微结构的损伤,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生脉注射液的上述作用与应用时机有明显的关系,应用越早,其作用越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