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建设与发展比较研究
【6h】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建设与发展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目录及表目录

导言

长三角城市群环境建设与发展研究背景

长三角城市群环境建设与发展比较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环境建设与发展战略构想

长三角城市环境建设与发展可行性措施和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及原始数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城市作为人类理想的聚居模式,承载着人类生存的利益,印刻着生态环境的变迁,凝集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积累。然而,自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来,城市环境问题日渐暴露,经数百年历史变迁到现代社会,人口密度过大、居住环境繁杂;土地承载过度、能源消耗严重;疾病流行更迭、环境污染加剧等形成的“城市病”不仅影响着人民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从城市环境建设现状出发,以先进的城市发展理论为指导,变粗放式的社会经济增长模式为集约化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更好地协调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序推进“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化进程,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是我们时代的主题。 本文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研究背景,以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规划目标,借鉴国内外城市环境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经验及实例,运用环境学、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采用社会调查、情景对比和实证研究等手段,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城市(上海、杭州、苏州、南通)环境建设现状作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包括: 一、分析当代国内外经济、文化、科技和资源发展的背景,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以及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趋势,阐明长三角城市群环境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定未来城市发展的阶段,为探讨未来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明确的立足点。 二、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城区居民进行民意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不同特征群体的生活满意度、环境意识、健康状况及其对城市环境发展的需求和期望。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①水、气、声、固废等污染问题突出,威胁人群健康,而新型污染并未引起公众足够重视;②城市基础设施尚不健全完善,城乡差距较大;③城市人文经典缺乏,人文环境建设相对薄弱;④公众区域环保意识淡薄,知识不足。居民虽然普遍关心环保事业,却在行为上没有同样的积极性;相对于宏观环境,居民更在意关注微观环境以及个人感受。 三、以城市环境建设背景研究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分析为基础,提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建设的战略构想,包括:①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设“绿色长江三角洲”;②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推动健康城市化进程;⑧拓宽环境保护融资渠道,加大环境建设与保护投入;④积极发展服务经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⑤加强区域合作共建,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多元化发展格局;⑥建议行政区划再设置,强化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协调性:⑦普及和发展环境教育,努力提升公民环境意识;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塑造城市文化精神。 四、以建设长三角国际大都市圈发展构想为立论,提出城市环境建设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及建议,为城市设计、决策与管理者提供实践依据:①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能型社会。以绿色技术为支撑,推动节约型能源消费模式,以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依托,以体制和制度创新保障循环经济社会的建立和发展。②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健康社区。强化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管、环境管理建设,做好“三废”的管理和处置,美化市容,提升城市住区健康度。③重视发展卫星城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④以人为本,构建城市生态安全系统与网络,提升城市环境生态的和谐性与人的适居度,推进健康城市建设。⑤以环境美学提升城市魅力。特别关注人群居住心理,深化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魅力,塑造城市精神,满足居民精神生活需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