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岸出口加工区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6h】

两岸出口加工区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出口加工区制度概述

第二章两岸出口加工区制度之总括比较

第三章海关监管制度的比较

第四章外汇与税收制度的比较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后 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二战之后的50多年里,随着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发展,加工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到国际生产、国际分工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过承接了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某些中等技术产业,逐步完成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出口加工区是加工贸易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体现了国家或地区由“放养式”监管向“圈养式”监管理念的变迁。1以台湾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出口加工区制度的发展与运用是息息相关的,其关于出口加工区的立法十分详尽和完善,中国大陆亦紧随其后,在2000年开始了对出口加工区制度的探索与运用。大陆出口加工区制度的立法渊源可以追溯到台湾地区在此领域的立法,二者颇具承继关系,但由于整体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及对于出口加工区功能定位的不同,两岸出口加工区制度的差异性非常明显,本文即在对两岸出口加工区制度差异点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完善大陆的出口加工区的各项法律制度。 本文第一章,以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为切入口,引出出口加工区的概念及相关经济理论,对出口加工区制度的发展作一全貌介绍,同时着重叙述台湾与大陆两地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本文第二章,对两岸出口加工区的各项法律制度进行了总括性的比较,旨在为下文的分章比较立纲。通过对差异性的总体分析及其背后成因的介绍,可以看出由于对出口加工区功能定位的不同及两岸税收外汇等各项经济政策的差异,导致了大陆和台湾在出口加工区立法的体系、适用的原则、监管的模式及未来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同。 本文第三章,就海关监管制度进行详细比较。海关监管制度是各国或地区出口加工区立法的重中之重,其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制度进行比较:境外物资进出制度;区外物资进出制度;对区外委托加工与受托加工制度;盘点与核销制度以及区内物资监管制度。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立法应具备实务操作的弹性,并兼具国家利益及企业利益。 本文第四章,对区内的外汇和税收制度进行比较。外汇的自由度、关税及进口流转税的高低将极大的影响一国或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深度与广度。大陆目前实行外汇的高度控管,对于区内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贸易带来困难,同时高税率的关税及进口流转税政策,亦导致了监管的力度的强化,监管程序的繁琐,增加了监管成本,同时也不方便企业操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