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超高产小麦碳氮代谢的影响
【6h】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超高产小麦碳氮代谢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 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为确定小麦超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方式,于2009-2010年小麦生长季,在连续三年小麦公顷产10000kg以上的地块上,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研究了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碳氮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设置三个处理:每公顷施纯氮210、270和330kg,分别用N210、N270和N330表示;副区为氮肥底追比例,设置三个处理:7:3、5:5和3:7,分别用N1、N2和N3表示。以全生育期不施氮(N0)为对照,于小麦拔节期进行追肥。结果如下:
   1.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碳代谢的影响
   1.1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在每公顷施纯氮210和270kg条件下,提高氮肥追施比例有利于提高开花后14、28和35天旗叶气孔导度、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净光合速率;在每公顷施氮330kg条件下,提高氮肥追施比例对开花后14和28天旗叶气孔导度、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降低了开花后35天的旗叶气孔导度、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净光合速率。
   同一底追比例下,N270处理灌浆中后期旗叶气孔导度、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N210和N330处理。
   1.2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和群体呼吸速率的影响
   同一施氮量下,N2处理小麦灌浆后期群体净光合速率和群体呼吸速率显著高于N1处理,在此基础上增加追施氮肥比例,群体净光合速率降低,呼吸速率和CAR/(CAR+CAP)显著提高。
   同一底追比例下,N270处理灌浆期小麦群体净光合速率和群体呼吸速率显著高于N210处理,在此基础上增加施氮量,群体呼吸速率增加,灌浆后期群体净光合速率下降,CAR/(CAR+CAP)显著提高。
   1.3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同一施氮量下,增加底施氮肥的比例有利于植株拔节前干物质积累,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有利于植株拔节后干物质积累,成熟期N1、N2和N3处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
   N2处理成熟期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在籽粒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N3处理,与N1无显著差异,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显著低于N3处理,与N1无显著差异;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1和N3处理。
   同一底追比例下,随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
   N270处理成熟期单茎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高于N210处理,在此基础上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了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不利于提高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N270处理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低于N210处理,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N210处理,在此基础上增加施氮量,开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均无显著提高。
   1.4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和蔗糖含量的影响
   同一施氮量下,N2处理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显著高于N1和N3处理,蔗糖含量灌浆期显著高于N1处理,灌浆前期显著高于N3处理,灌浆后期显著低于N3处理。
   同一底追比例下,N270处理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显著高于N1和N3处理,蔗糖含量灌浆期显著高于N210处理,灌浆前期显著高于N330处理,灌浆后期显著低于N330处理。
   1.5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
   同一施氮量下,随氮肥追施比例增加,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N2处理支/直比显著高于N1处理,与N3无显著差异。
   同一底追比例下,N270处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N210和N330处理,支/直比显著低于N210,与N330无显著差异。
   2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同一施氮量下,增加氮肥底施比例有利于植株拔节前氮素积累,增加氮肥追施比例有利于植株拔节后氮素积累,成熟期N2和N3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N1处理。
   N2处理籽粒中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显著高于N1,在N2基础上增加追施氮肥比例,不利于提高籽粒氮素积累量,开花前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
   同一底追比例下,随施氮量增加,冬前、返青、拔节、开花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植株成熟期营养器官、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素转运量提高,氮素转运率无显著提高。
   在N1水平下,N270处理籽粒和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N210,在此基础上增加施氮量,不利于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的提高。在N2和N3水平下,随施氮量增加,氮素积累量在籽粒和营养器官中增加,对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
   3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在每公顷施氮量210kg条件下,N2和N3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处理;在每公顷施氮量270和330kg条件下,N2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和N3处理。
   同一施氮量下,N2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氮肥农学利用率、生产效率和吸收效率显著高于N1处理,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N3无显著差异,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3处理。
   同一底追比例下,N270处理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高于N210处理,在此基础上增加施氮量,蛋白质含量提高,籽粒产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无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生产效率、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均显著降低。
   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在超高产水平下,每公顷施氮量270kg、底追比例为5:5为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