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心理干预
【6h】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心理干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ADHD儿童的心理特征研究

1.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研究对象

1.1.2研究工具与方法

1.1.3资料处理

1.2结果

1.3讨论

第二部分ADHD儿童听觉P300认知电位的研究

2.1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研究对象

2.1.2研究方法

2.1.3资料处理

2.2结果

2.3讨论

第三部分ADHD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

3.1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研究对象

3.1.2研究工具与方法

3.1.3资料处理

3.2结果

3.3讨论

第四部分自我控制训练干预冲动性ADHD儿童的研究

4.1研究对象与方法

4.1.1研究对象

4.1.2研究工具与方法

4.1.3治疗方法

4.1.4疗效评定

4.1.5资料处理

4.2结果

4.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冲动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其与ADHD的关系

综述二ADHD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ADHD儿童的心理特征研究。 目的:探索8~12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方法:70名ADHD儿童和45名正常对照组儿童及其父母分别完成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Piers-Har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CS)、儿童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KMS)、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儿童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的评估。 结果: ADHD儿童有更多的冲动行为、焦虑、抑郁情绪、孤独感;有较低的社会期望、自我意识、时间管理倾向;对人的看法更消极,有明显的内化性、外化性行为问题和社会功能的下降(P<0.05~0.01)。 第二部分 ADHD儿童听觉P300认知电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听觉P300的特征。 方法: 以听觉靶和非靶刺激为诱发事件,检测ADHD儿童组(18例)、对照组(13例)儿童在前额区(F z)、中央区(C z)、顶区(Pz)、左中央区(C3)、右中央区(C4)、左前额(F3)、右前额(F4)7个点的听觉P300潜伏期、波幅、脑地形图并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1.ADHD组听觉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2.ADHD组的顶区(P z)波幅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DHD组的波幅较低。 3.对两组的P300脑电地形图进行叠加显示:对照组P300呈同心圆状扩散,左右对称;而ADHD组电位偏移。 第三部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 目的: 探索8~12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心理机制。 方法: 39名ADHD冲动儿童、31名ADHD非冲动儿童及45名正常对照组儿童及其父母分别完成BIS、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Piers-Har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CS)、儿童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KMS)、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儿童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的评估。 结果: 1.冲动组儿童有更多的冲动行为、焦虑、抑郁情绪、孤独感:有较低的社会期望、自我意识、时间管理倾向;有明显的内化性、外化性行为问题和社会功能的下降(P<0.05~0.01): 2.儿童的冲动行为与内化性问题、外化性问题、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孤独感呈正相关(P<0.05~0.01);与社会能力、社会期望、自我意识、时间管理倾向、WCST的非持续性错误数呈负相关(P<0.05~0.01): 3.社会期望、WCST 的非持续性错误数和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对冲动行为有预测作用,可以解释冲动行为变异的47%。 第四部分自我控制训练干预冲动性ADHD儿童的研究。 目的: 探讨自我控制训练干预冲动儿童的操作方法与效果;通过干预,降低其冲动行为。 方法: 对21名具冲动行为的ADHD儿童进行每次40-50分钟、每周1次共计9次历时2个半月的SCT干预,用BIS、CBCL和PSQ评定干预效果。 结果: 1.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减少(P<0.01); 2.ADHD 儿童的内化性问题、外化性问题减少,社会能力增强(P<0.05~0.01); 3.ADHD儿童的焦虑情绪减少(P<0.05)。 自我控制训练(SCT)对ADHD儿童及其冲动行为的干预有效,是ADHD儿童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