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阶段我国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试以流程再造理论为视域探讨对策
【6h】

现阶段我国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试以流程再造理论为视域探讨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国内相关研究状况述评

(三)若干重要概念界定

1.县级政府

2.政府管理体制

3.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四)本文研究的视角及方法

(五)本文的框架结构及创新之处

1.本文的框架结构

2.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阐释

(一)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

二、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障碍性分析

(一)管理理念不先进

(二)职能定位不准确

1.运行职能不均衡、不协调

2.职能“三位”现象仍然明显

3.职能配置不合理

(三)组织结构不科学

1.条块结构纵横交错,分工过细,导致机构膨胀、效率低下

2.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政府的公共性降低、自利性增强

(四)权力运行不优化

1.决策权、执行权运行规范性不足

2.监督权运行软弱乏力

三、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性探讨——以流程再造理论为视域

(一)更新管理理念

1.人本理念

2.服务理念

3.法治理念

4.协商理念

5.信用理念

6.效能理念

7.创新理念

(二)转变政府职能

1.科学准确定位:转变职能的前提

2.优化五大关系:职能转变的关键

(三)调适组织结构

1.实现三大结构的分工与协调

2.实现机构编制的法定化

3.建立学习型机构和学习型政府

(四)优化运行机制

1.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运行机制

2.再造政府业务流程,提高权力运行效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县级政府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中一直发挥着无法忽视甚至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处于城乡工农的结合部,是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的连接点。既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与法律的重要落实者和执行者,更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和指挥者,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的生态环境紧密联系。从系统的观点看,一方面,县级政府本身是一个由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等要素组成的系统;另一方面,县级政府又是作为社会巨型系统中的一个要素而存在。这种双重角色决定了它在发挥着子系统整体功能的同时,也必然与大系统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大系统会对它产生重要影响。客观变化的环境,要求县级政府必须持续进行改革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型态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轨的机遇和挑战。在转型时期,正面对着如何适应本国市场经济改革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所带来的变化与冲击,处于经济社会管理前沿阵地的县级政府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进行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以增强自身的适应性与管理能力。于是,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必须跟进,以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目前,学术界对于县级政府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定位与转变等政府管理体制中某些方面的内容,对政府管理体制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尝试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无疑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由导论和三个主体部分组成。 导论:主要对选题的缘起、国内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了述评,并界定了县级政府、政府管理体制、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等重要概念,指出了本文研究的视角、方法及框架结构。 第一个主体部分: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阐释。通过分析指出,县级政府管理必须适应当代中国的行政生态。进行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 第二个主体部分: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障碍性分析。审视目前我国县级政府管理现状后,指出管理理念不先进、职能定位不准确、组织结构不科学、权力运行不优化是制约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四大障碍。 第三个主体部分: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性探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改革及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改革的经验,结合当前的现状,以流程再造理论为工具,提出要实现我国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就必须以自身所处的行政生态为依据,在切实更新管理理念、真正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不断调适政府组织结构以建立适应权力运行和职能履行所需的物质载体,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权力运行机制,实现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第一,在对企业流程再造、企业再造、政府流程再造、政府再造等观点或理论进行全面发掘、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再造应在更深层次上吸取“再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